一、我國智能化礦山建設如火如荼,無人駕駛礦卡行業規?;厔轁u顯,其中新疆等地在政策支持下領先發展
根據觀研報告網發布的《中國無人駕駛礦卡行業發展深度研究與投資前景分析報告(2025-2032)》顯示,無人駕駛礦卡通過“機器替人”,可以消除疲勞駕駛與人為失誤,事故率實現顯著下降。如中煤建設集團新疆礦區部署56臺無人礦卡后,實現“少人巡視、無人操作”,運營半年零事故。無人駕駛礦卡突破了人工駕駛的生理限制,實現24小時連續作業,大大提升了運輸效率,降低了人工成本與管理成本。如國家能源集團在新疆、內蒙古等露天礦區推廣無人駕駛技術,超過400臺無人駕駛卡車累計運行超760萬公里,運輸效率達人工駕駛的87.3%。
2024年4月,國家礦山安監局等七部門聯合印發的《關于深入推進礦山智能化建設促進礦山安全發展的指導意見》明確提出,到2026年,要建立完整的礦山智能化標準體系,推進礦山數據融合互通;全國煤礦智能化產能占比不低于60%,智能化工作面數量占比不低于30%,智能化工作面常態化運行率不低于80%。而為了實現礦山作業少人化、無人化,其中重點提到了要“強化人工智能應用”,推動“人工智能+礦山”融合發展。
國家層面智能化礦山行業相關政策
時間 | 政策 | 發布部門 | 主要內容 |
2025.03 | 《關于進一步加快煤礦智能化建設促進煤炭高質量發展的通知》 | 國家能源局 | 大型煤礦到2025年底前建成單個或多個系統智能化,具備條件的實現采掘系統智能化。鼓勵300萬噸/年以上的生產煤礦全面推進主要生產環節智能化改造,力爭率先建成全系統智能化煤礦。提升煤礦智能化水平,實現減人、增安、提效。 |
2025.02 | 《銅產業高質量發展實施方案(2025-2027年)》 | 工業和信息化部、國家發展改革委等十一部門 | 推動銅產業高質量發展,明確提出推動產業綠色化智能化發展,建設一批達到環??冃級水平的標桿企業,大力推動人工智能(AI)技術與銅行業的融合應用,以提升產業鏈供應鏈韌性和安全水平。 |
2025.01 | 《2025年礦山安全生產工作要點》 | 國家礦山安全監察局 | 新建煤與瓦斯突出礦井必須按智能化標準設計,露天礦需在2025年底前實現40%無人運輸設備覆蓋率,同時構建覆蓋全國礦山的風險監測預警"一張網"。 |
2024.04 | 《關于深入推進礦山智能化建設促進礦山安全發展的指導意見》 | 國家礦山安監局等七部 | 到2026年,全國煤礦智能化產能占比不低于60%,煤礦、非煤礦山危險繁重崗位作業智能裝備或機器人替代率分別不低于30%、20%,全國礦山井下人員減少10%以上,打造一批單班作業人員不超50人的智能化礦山。 |
2024.01 | 《礦山安全生產治本攻堅三年行動方案(2024.2026年)》 | 國務院安委會辦公室 | 提升礦山自動化、智能化水平,加快災害嚴重、高海拔等礦山智能化建設,打造一批自動化、智能化標桿礦山。推動礦山安全生產監管模式向事前預防數字化轉型,加強礦山安全科技支撐體系建設。 |
2024.01 | 《原材料工業數字化轉型工作方案(2024-2026年)》 | 工信部等10部門 | 強化基礎能力,筑牢網絡化基礎,加快5G等網絡通信技術在礦山的廣泛覆蓋。建設一批資源管理數字化、生產管控智能化、生產流程少人無人化、安全管理集成化的智能礦山。 |
2024.01 | 《煤礦安全生產條例》 | 國務院 | 鼓勵煤礦企業推廣應用先進技術和工藝,提升智能化開采水平,加強安全生產標準化、信息化建設,構建安全風險分級管控和隱患排查治理雙重預防機制。 |
2024.01 | 《關于加快應急機器人發展的指導意見》 | 應急管理部工業和信息化部 | 面向煤礦、非煤礦山等高風險行業和危險化學品、冶金工貿等重點領域,加強危險化學品重大危險源、化工園區、陸上油氣井場站、海洋石油平臺、油氣長輸管道、井工煤礦、大型地下采空區、露天礦山高陡邊坡、尾礦庫、高壓電站、長大隧道等重點場景安全生產、應急處置等機器人研制與應用,提升機器人在高風險環境的作業水平、復雜環境的智能化水平、惡劣條件的防護水平。重點研制針對礦山透水、火災、瓦斯、頂板坍塌等事故的高效救援機器人,針對露天礦山滑坡、坍塌類事故的監測預警機器人,針對危險化學品火場偵察搜救的多功能機器人,針對危險化學品生產裝置和儲存設施現場巡回檢查、值班值守及其它特殊作業需求的智能機器人,清理電力線路樹障及懸掛異物的應急作業機器人等。 |
資料來源:觀研天下整理
為積極響應國家號召,緊跟礦山智能化發展的時代步伐,傳統能源大?。▍^)如內蒙古、新疆、山西等地也紛紛發布地方性文件,我國智能化礦山建設推進如火如荼,在此背景下,無人駕駛礦卡行業規?;厔轁u顯。
地方層面智能化礦山行業相關政策
地區 |
時間 |
政策 |
主要內容 |
內蒙古 |
2024年6月 |
《關于進一步做好煤礦智能化建設工作有關事宜的通知》 |
要求內蒙古自治區前三批未完成智能化建設任務的煤礦進一步加大工作推動力度,務必于2024年9月底前完成建設任務;第四批智能化建設煤礦要按照時間節點開展建設。通知的出臺,有助于加快內蒙古自治區煤礦智能化建設步伐,提升煤礦安全生產水平。 |
山西 |
2023年3月 |
《美麗山西建設規劃綱要(2023-2035年)》 |
強化生產礦山邊開采、邊治理舉措,及時修復生態和治理污染。開展綠色礦山建設,加快生產礦山改造升級,有效緩解能礦空間與生態空間高度重合矛盾。到2035年,廢棄礦山生態環境修復治理全部完成。 |
2023年5月 |
《全面推進煤礦智能化和煤炭工業互聯網平臺建設實施方案》 |
建設集地質資源管理、測量管理、采礦智能設計等功能于一體的礦山資源數字化管理系統,實現礦山地質資源模型的精確構建與實時更新,通過數據存儲、傳輸、深加工和融合等數據處理環節,使地質信息在礦山地質、測量和開采之間數字化流轉,實現礦山地質信息的精準統計、高效處理和實時共享,為智能綠色安全開采提供地質保障。 |
|
2024年6月 |
《山西省進一步加強礦山安全生產工作措施》 |
推動中小型礦山機械化升級改造和大型礦山自動化、智能化升級改造,加快災害嚴重礦山智能化建設,打造一批自動化、智能化標桿礦山。2024年年底前,120萬噸/年及以上和災害嚴重生產煤礦智能化改造全部開工,累計建成200座智能化煤礦;2025年年底前,其他各類煤礦智能化改造全部開工,大型和災害嚴重煤礦及其他具備條件的生產煤礦基本實現智能化;2027年年底前,全省各類煤礦基本實現智能化。 |
|
新疆 |
2024年11月 |
《關于印發新疆維吾爾自治區非煤礦山“機械化、自動化、智能化”建設方案的通知》 |
中小型礦山結合礦體賦存條件、采礦方法和風險等級,優選適合機械化、自動化、智能化作業的開采工藝,對具備機械化施工條件的采掘工程,配備適合小斷面采掘作業的鑿巖臺車、撬毛臺車、錨桿臺車、裝藥臺車等機械化裝備,實現采掘半機械化或機械化作業。推廣使用小型鏟運機、電機車等鏟裝運作業裝備,全面取消人工出礦(巖)作業。 |
2023年7月 |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煤礦智能化建設三年行動計劃(2023—2025年)》解讀 |
《三年行動計劃》提出了5個方面的保障措施:一是加強組織領導,建立礦山智能化建設聯席會議機制,強化政府部門、行業協會、科研院校、礦山企業等協調聯動,共同推進智能化建設重點工作。同時,督促各地(州、市)切實發揮主體作用,按照明確的任務和時間節點,細化措施、夯實責任,確保順利完成煤礦智能化建設既定目標任務。二是細化責任分工,建立跨部門智能化建設協同配合機制,強化統籌協調,按照職責分工,各負其責,做好推動智能化煤礦建設目標任務如期實現的保障工作。三是強化資金保障,充分發揮中央預算內投資引領帶動作用,通過用足用好各類金融工具、加大信貸支持力度、加大企業安全生產費用在煤礦智能化建設上的投入比重、鼓勵社會資本以市場化方式探索設立煤炭綠色轉型投資基金等方式,加大對煤礦智能化建設資金投入力度,支持煤礦智能化建設。四是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完善政策保障,對實現智能化開采的煤礦,在后續項目核準、產能核增、證照延續、鐵路運力配置、標準化考核定級、銀行信貸、保險費率調減等方面優先給予支持,推動自治區煤礦智能化建設進程。五是嚴格煤礦智能化建設管理,督促各地各煤炭企業細化方案措施,統籌智能化建設與安全保障的關系,高質量高標準完成智能化建設。 |
資料來源:觀研天下整理
截至2024年9月,我國已部署無人駕駛礦卡的露天煤礦主要分布在新疆、內蒙古、山西和陜西。其中,新疆部署無人礦卡車輛數最多,達938輛,全區內已部署無人礦卡的露天煤礦共18處。代表煤礦新疆天池能源南露天煤礦擁有目前全球最大的單礦無人駕駛車隊,目前共部署370輛無人礦卡,其中310輛為增程寬體車,60輛為燃油寬體車,已全部完成“去安全員”。內蒙古部署無人礦卡的露天煤礦數量最多,共30處,部署各類車輛數共計533輛。山西、陜西兩地煤礦以井工礦為主,露天礦數量較少。
二、技術加持下我國無人駕駛礦卡持續智能化升級,市場正逐漸實現批量運營,行業將不斷滲透
礦山環境的復雜性對無人駕駛技術提出了嚴苛要求。通過融合激光雷達、毫米波雷達、高精度定位與AI算法,當前無人駕駛礦卡已能實現全天候、全工況作業。
激光雷達可精確測量周圍物體的距離和位置,構建高精度三維環境地圖;毫米波雷達在惡劣天氣條件下穩定工作,提供可靠的距離和速度信息;攝像頭捕捉道路標識、障礙物等視覺信息,通過圖像識別技術讓礦卡“看懂”周圍環境;智能算法作為無人駕駛礦卡的“大腦”,可快速處理和分析傳感器收集到的海量數據;路徑規劃算法能根據礦區地圖、實時路況及運輸任務規劃最優行駛路線,避開障礙物和擁堵路段;決策算法則根據前方路況、車輛狀態等信息,自動控制礦卡的加速、減速、轉向等操作,確保行駛安全和穩定。
在這些技術的加持下,無人駕駛礦卡持續智能化升級,正逐漸實現批量運營,行業將不斷滲透。
無人駕駛礦卡發展歷程
發展階段 | 發展情況 |
LEVELO有人駕駛 | 礦內僅部署有人駕駛礦卡,完成全部運輸任務。 |
LEVEL1無人駕駛初期應用階段 | 礦內部署少量無人駕駛礦卡進行輔助性作業,如短途運輸、指定區域的物料搬運等,主要用于進行技術驗證和實際操作測試,而非正式承擔礦山的生產作業壓力。使用全程需安全員監控和干預。 |
LEVEL2無人駕駛應用發展階段 | 無人駕駛礦卡開始承擔更多的運輸任務,能夠在特定路線或區域內實現部分自主運輸,如固定班次、預設路徑的運輸任務。雖然仍需安全員進行監控,但干預需求顯著降低,安全員僅在必要時接管控制。 |
LEVEL3無人駕駛規?;瘧秒A段 | 無人駕駛礦卡應用區域更廣、覆蓋環節更多,在礦內特定區域能夠實現常態化下人,全面自主運輸。其中,遠程監控和干預功能仍然保留,允許操作員在必要時通過遠程界面接管控制或提供指導。在此階段,無人駕駛礦卡已經具備了較高的成熟度和可靠性,產能與有人駕駛接近。 |
LEVEL4全面無人駕駛 | 露天煤礦無人駕駛應用的最高成熟度階段,無人駕駛礦卡已能夠在礦內實現完全自主的駕駛,無需人工干預。礦內全面部署無人駕駛礦卡,成為礦內運輸的主要方式,且在產能上與有人駕駛礦卡一致甚至超過有人駕駛礦卡。 |
資料來源:觀研天下整理
根據數據,截至2024年12月,國內在礦無人駕駛車輛數為2000臺左右,2024年露天礦新增車輛中無人駕駛礦卡滲透率為8.3%。2025年全國無人駕駛礦卡落地數量有望超過5000臺,滲透率提升至20%。
數據來源:觀研天下數據中心整理
數據來源:觀研天下數據中心整理
三、國內無人駕駛礦卡以100噸載重車型為主,增程寬體車為最大細分品類
從車型分布看,截至2024年9月,國內各露天煤礦部署的無人駕駛礦卡分布在45噸級至330噸級之間。其中100噸載重車型占主流,占比達46.3%;其次是60噸級至70噸級載重車型,占比達26.1%。
數據來源:觀研天下數據中心整理
從動力系統分布看,我國露天煤礦部署無人駕駛礦卡類型主要分為增程寬體車、燃油寬體車、剛性礦卡/電動輪和純電動寬體車等,其中增程寬體車為最大細分品類,截至2024年9月占比達58.6%。
數據來源:觀研天下數據中心整理
四、國內無人駕駛礦卡市場為極高寡占型,行業呈現雙雄爭霸競爭格局
無人駕駛礦卡對企業提出較高的技術要求,因此目前行業內參與者較少,市場被少數企業占據。根據數據,我國露天煤礦無人駕駛礦卡CR3超65%、CR5超80%,為極高寡占型市場。從具體競爭看,我國露天煤礦無人駕駛礦卡行業呈現雙雄爭霸格局,臨工、同力市場份額差距較小,分別為30.4%、29.2%,總占比達59.6%。
數據來源:觀研天下數據中心整理
數據來源:觀研天下數據中心整理(zlj)

【版權提示】觀研報告網倡導尊重與保護知識產權。未經許可,任何人不得復制、轉載、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網站的內容。如發現本站文章存在版權問題,煩請提供版權疑問、身份證明、版權證明、聯系方式等發郵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們將及時溝通與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