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行業相關定義
體育場館運營主要是指對體育場館進行運營管理。體育場館是進行運動訓練、運動競賽及身體鍛煉的專業性場所,主要包括對社會公眾開放并提供各類服務的體育場、體育館、游泳館,體育教學訓練所需的田徑棚、風雨操場、運動場及其他各類室內外場地、群眾體育健身娛樂休閑活動所需的體育俱樂部、健身房、體操房和其他簡易的健身娛樂場地等。
根據觀研報告網發布的《中國體育場館行業發展趨勢調研與未來前景研究報告(2025-2032年)》顯示,體育場館運營涵蓋體育場館的日常管理、維護與設施設備的運營保障。例如,定期對場館的場地、看臺、燈光、音響等設施進行檢查和維護,確保其處于良好的運行狀態,滿足各類體育賽事、演出及其他活動的需求。同時,負責賽事、演出、展覽等活動的組織、策劃與執行,包括場地租賃、活動安排、安全保障等工作。提供與體育相關的培訓、健身、康復等服務,滿足不同人群的體育需求。例如開設各類體育項目的培訓班,為健身愛好者提供專業的健身指導和康復訓練等。此外,還包括場館內餐飲、住宿、零售等商業服務的運營與管理,通過合理規劃商業布局,引進各類優質商家,提升場館的商業價值。
二、行業規?,F狀
1、市場規模
疫情之后,隨著國民健康意識的提升和體育產業的快速發展,中國體育場館運營市場規模持續增長,同時政府對體育產業的支持力度不斷加大,出臺了一系列政策措施鼓勵體育場館的建設和運營,這些政策為體育場館運營市場提供了良好的發展環境和發展機遇。2023年我國體育場館運營行業市場規模已經達到1078.91億元,恢復至疫情前水平,2024年上半年達到557.15億元。具體如下:
資料來源:觀研天下數據中心整理
2、供應規模
體育場館是公共體育文化設施,具有一定的公益性和特殊性,國內大部分體育場館、特別是大中型體育場館仍以政府性投入和運營為主導。近年來得益于國家體育產業政策的支持、群眾健康理念和體育消費意識的逐漸提升,社會力量逐步參與到投融建設和運營中來,我國體育產業隨之得到了快速發展,體育場地數量不斷增加。體育總局數據顯示,2023年全國體育場地459.27萬個,較上年增長36.59萬個,同比增長8.66%。2024年上半年估計已經達到464.28萬個。
資料來源:體育總局,觀研天下數據中心整理
其中籃球場、健身路徑及乒乓球場地是我國主要體育場地類型。據國家體育總局數據,2023年全國田徑場地20.76萬個。其中,設有400米環形跑道的田徑場地3.84萬個,占18.50%;其他田徑場地16.92萬個,占81.50%。全國游泳場地4.02萬個。其中,室外游泳池2.15萬個,占53.48%;室內游泳館1.79萬個,占44.53%;天然游泳場864個,占1.99%。全國球類運動場地285.12萬個。其中,足球、籃球、排球“三大球”場地143.55萬個,占50.35%;乒乓球和羽毛球場地129.28萬個,占45.34%;其他球類運動場地12.29萬個,占4.31%。全國冰雪運動場地2847個。其中,滑冰場地1912個,占67.16%;滑雪場地935個,占32.84%。此外,全國全民健身路徑105.22萬個、全國健身房15.55萬個、全國健身步道15.28萬個,長度37.10萬公里。
資料來源:體育總局,研天下數據中心整理
體育場地面積不斷增長,根據數據顯示,2023年我國體育場地面積40.71億平方米,較上年增加3.69億平方米,同比增長9.97%。2024年上半年估計我國體育場地面積達到41.29億平方米。
資料來源:體育總局,觀研天下數據中心整理
其中事業單位、村委會、機關等是我國體育場主要的機構類型。數據顯示,2023年事業單位16.14億平方米,占體育場地面積的39.65%;村委會8.8億平方米,占體育場地面積的21.62%;企業6.75億平方米,占體育場地面積的16.58%;居委會5.28億平方米,占體育場地面積的12.97%;機關1.65億平方米,占體育場地面積的4.05%;民辦非企業單位0.82億平方米,占體育場地面積的2.01%。
資料來源:體育總局,觀研天下數據中心整理
3、需求規模
據調查,近年來我國經常參與體育鍛煉的人群數持續增長,疫情的爆發讓人們健康意識進一步增加,到2023年已經達到5.1億人,2024年上半年估計達到5.2億人。具體如下:
資料源:公開資料整理
4、行業供需平衡分析
我國體育場館運營模式主要有承包管理經營模式、合作經營模式、單位內部自主經營、事業單位自主經營、委經晨管理模式、物業公司管理模式。其中事業單位自主經營是目前國內的體育場館主要的運營模式。
但值得注意的是,事業單位自主經營模式是政府作為控制主體,在場館使用的申請和批準等環節要經過較長的時間才能實現,再加上政府全額或者差額撥款,工作人員的積極性會有所降低,這些都使得場館的經營效率變低;此外事業單位經營的體育場館對外開放很多時候還需要經過審批,且入場條件都有一定的限制,也就遏制了場館正常的對外開放程度,由此也導致了雖然目前我國體育館有上百萬個,但有60%以上的場館都是不對外開放的。調查數據顯示,2023年我國對外開放的場館占比為39.75%,場館面向普遍大眾的開放度仍有待提高。
2021-2023年中國體育場館開放情況
年份 |
開放比例 |
2021年 |
37.44% |
2022年 |
38.42% |
2023年 |
39.75% |
資料來源:觀研天下數據中心整理
人均體育場地面積是我國發展體育事業的一個重要指標。近年來我國人均體育場地面積不斷增長。有數據顯示,2023年我國人均體育場地面積2.89平方米,較上年增加0.27平方米,同比增長10.31%。2024年上半年估計增長至2.99平方米。具體如下:
資料來源:體育總局,觀研天下數據中心整理
雖然近年來我國人均體育場地面積不斷增長。但與發達國家相比仍有較大差距。雖然到2023年底我國人均體育場地面積以達到了2.89平方米,但據界面新聞報道,世界發達國家人均體育場地面積為7平方米,美國人均體育場地面積達到16平方米,日本人均體育場地面積為19平方米。由此可見,我國人均體育場地面積還有很大的增長空間。
資來源:觀研天下數據中心整理
三、行業細分市場分析
1、球類運動
球類運動(ball games),是以球作為基礎的運動或游戲,包括了乒乓球、羽毛球等小球類運動,和籃球、足球等大球類運動。球類運動普遍比非球類運動更受觀眾歡迎,其賽事運營和賽事頻率更高,是體育場館運營最大的細分市場。2023年,體育場管運營的球類運動市場規模約為546.36億元,2024年上半年達到282.25億元。
資料源:觀研天下數據中心整理
2、非球類運動
球類運動以外的運動項目統稱為非球類運動。雖然非球類運動項目更多的,但是其賽事關注度普遍不如球類運動。2023年,體育場管運營的非球類運動市場規模為282.67億元,2024年上半年達到146.08億元。
資料來源:觀研天下數據中心整理
3、非運動項目
非運動項目也是體育場管運營當中重要的收入來源,以演唱會為代表的項目其普遍具備高凈值特征,因而其市場體量也不小,2023年非運動項目的市場規模約為249.41億元,2024年上半年達到128.81億元。
資料來源:觀研天下數據中心整理(WWTQ)

【版權提示】觀研報告網倡導尊重與保護知識產權。未經許可,任何人不得復制、轉載、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網站的內容。如發現本站文章存在版權問題,煩請提供版權疑問、身份證明、版權證明、聯系方式等發郵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們將及時溝通與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