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我國糧食種植面積及產量持續上升
根據觀研報告網發布的《中國化肥行業發展趨勢分析與投資前景預測報告(2025-2032)》顯示,化肥全稱是化學肥料,也稱無機肥料,主要是指用化學和(或)物理方法制成的含有一種或幾種農作物生長需要的營養元素的肥料。其中只含有一種可標明含量的營養元素的化肥稱為單元肥料,如氮肥、磷肥、鉀肥以及次要常量元素肥料和微量元素肥料;含有氮、磷、鉀三種營養元素中的兩種或三種且可標明其含量的化肥,稱為復合肥料或混合肥料。
化肥主要運用于下游農作物種植,其不僅能提高土壤肥力,而且也是提高作物單位面積產量的重要措施。目前化肥產品包括氮肥、磷肥、鉀肥、微肥、復合肥料等。其中磷肥、氮肥、鉀肥是植物需求量較大的化學肥料。
據聯合國糧農組織(FAO)統計,化肥在對農作物增產的作用中約占40%~60%的功勞。根據數據顯示,2020年我國糧食種植面積約為116768.17千公頃,同比增長0.6%;到2024年我國糧食種植面積約為119319.10千公頃,同比增長0.3%。近六年,我國糧食種植面積整體呈增長走勢。
數據來源:農業農村部、觀研天下整理
同時,2019-2024年,我國糧食產量整體呈增長走勢。根據數據顯示,2024年我國糧食產量約為70649.90萬噸,同比增長1.6%。而2019-2024年我國糧食單產量呈先升后降再升走勢,截止2024年國內糧食單產量約為0.592萬噸/千公頃,同比增長1.3%。
數據來源:農業農村部、觀研天下整理
2、中央一號文提出,糧食對化肥剛性需求支撐依然存在
當前,我國對于糧食安全高度重視,而化肥對糧食產量的提升有較為明顯的作用,在不同作物實際施肥中,高產目標的單位化肥施用量較一般目標的施肥量有明顯提升。我國連續多年的一號文件都明確提出確保國家糧食安全,無論是從提升單畝產量,還是保證種植面積都有相對較強的政策保障。
化肥對糧食產量影響情況
作物 |
化肥養分含量 |
一般目標產量 |
高產目標產量 |
小麥 |
中低濃度15-8-7 |
基施配方肥35-40千克/畝,起身期到拔節期追施尿素8-12千克/畝 |
基施配方肥40-50千克/畝,起身期到拔節期追施尿素12-15千克/畝 |
高濃度25-8-12 |
基施配方肥30-40千克/畝,起身期到拔節期追施尿素8-10千克/畝 |
基施配方肥40-50千克/畝,起身期到拔節期追施尿素8-10千克/畝 |
|
水稻 |
中濃度15-6-9 |
基施配方肥50-60公斤/畝,分蘗肥和穗粒肥分別追施尿素4-5公斤/畝、3-4公斤/畝 |
基施配方肥55-65公斤/畝,分蘗肥和穗粒肥分別追施尿素5-6公斤/畝、3-4公斤/畝 |
高濃度20-10-15 |
基施配方肥35-45公斤/畝,分蘗肥和穗粒肥分別追施尿素4-5公斤/畝、3-4公斤/畝 |
基施配方肥40-50公斤/畝,分蘗肥和穗粒肥分別追施尿素5-6公斤/畝、3-4公斤/畝 |
|
玉米 |
中濃度16-6-8 |
基施配方肥50-60公斤/畝,大喇叭口期至孕穗期分別追施尿素10-12公斤/畝 |
基施配方肥60-70公斤/畝,大喇叭口期至孕穗期追施尿素10-12公斤/畝、氯化鉀3-4公斤/畝 |
高濃度25-10-10 |
基施配方肥40-50公斤/畝,大喇叭口期至孕穗期分別追施尿素8-10公斤/畝 |
基施配方肥45-55公斤/畝,大喇叭口期至孕穗期追施尿素8-10公斤/畝、氯化鉀3-4公斤/畝 |
|
花生 |
13-15-17、10-13-13或相近配方 |
基施配方肥推薦用量30-35公斤/畝 |
基施配方肥推薦用量40-45公斤/畝 |
棉花 |
基施22-8-15、追肥20-10-15 |
基施配方肥20-25公斤/畝,蕾期和盛花期分別追尿素4-5公斤/畝,花鈴期追配方肥40-45公斤/畝 |
基施配方肥25-30公斤/畝,蕾期和盛花期分別追尿素4-5公斤/畝,花鈴期追配方肥45-50公斤/畝 |
資料來源:觀研天下整理
2025年,中央一號文提出“深入推進糧油作物大面積單產提升行動”,全年糧食產量1.4億斤左右,較2024年的1.3萬億斤目標有進一步提升。大方向上看,我國的糧食種植面積和單畝產量都將獲得基礎保證,對于化肥的剛性需求支撐依然存在,且在外貿環境不穩定的情況下,糧食增產的重要程度有望進一步提升。
3、耕地流轉率不斷增長,對于化肥專業化需求提升
此外,近幾年,我國耕地流轉率不斷增長,專業化種植程度不斷提升。根據2016年第三次農業普查數據顯示,我國小農戶數量占農業經營主體的98%以上,小農戶的從業人員占全部農業從業人員的90%,小農戶經營耕地面積占總耕地面積的70%,我國農業基本處于“大國小農”的發展狀態。
而近些年來,我國家庭承包土地的流轉率不斷提升,通過流轉可以帶動很多企業開啟農業的現代化種植,進一步提升種植的專業化需求。根據數據顯示,2016年我國家庭承包耕地約為4.79億畝,2023年已經提升至5.91億畝,流轉比例超過37%,帶動農業的規?;N植的逐步提升。2025年4月,國務院印發《加快建設農業強國規劃(2024-2035年)》,實施小農戶能力提升工程,鼓勵小農戶通過聯戶經營、聯耕聯種等方式開展生產,有望帶動小農戶擁抱“大農業”,提升小農戶發展水平。隨著專業化種植的提升,對于化肥專業化需求不斷提升。
4、高標準農田建設持續落地,對高端復合肥、新型化肥需求上升
伴隨國家持續對農田進行升級改造,我國高標準農田累計建設面積不斷提升,已經累計完成10億畝以上的高標準農田,且根據規劃至2030年,將力爭累計建成高標準農田13.5億畝,2035年力爭將具備條件的永久基本農田全部建成高標準農田。根據專業測試,高標準農田項目區比非項目區的機械化水平提高15-20個百分點,規模經營土地流轉率提高30個百分點,新型經營主體占比提高20個百分點以上,現代化的種植需求將提升對于高端復合肥的需求占比,實現整體化肥行業結構性升級。
數據來源:觀研天下整理
國家關于高標準農田的建設規劃情況
時間 |
文件 |
規劃時間 |
規劃目標 |
2021年 |
《全國高標準農田建設規劃(2021—2030年)》 |
2022年 |
建成高標準農田10億畝,以此穩定保障1萬億斤以上糧食產能 |
2025年 |
建成10.75億畝,并改造提升現有高標準農田1.05億畝,以此穩定保障1.1萬億斤以上糧食產能 |
||
2030年 |
建成12億畝,并改造提升現有高標準農田2.8億畝,以此穩定保障1.2萬億斤以上糧食產能 |
||
2025年 |
《逐步把永久基本農田建成高標準農田實施方案》 |
2030年 |
力爭累計建成高標準農田13.5億畝,累計改造提升2.8億畝,統籌規劃、同步實施高效節水灌溉,新增高效節水灌溉面積8000萬畝 |
2035年 |
力爭將具備條件的永久基本農田全部建成高標準農田,累計改造提升4.55億畝,新增高效節水灌溉面積1.3億畝 |
資料來源:觀研天下整理
目前,已經被證明能保障植物生長和土壤健康的營養物質主要有17種:碳、氫、氧、氮、磷、鉀、鈣、鎂、硫、銅、鋅、鐵、錳、硼、鉬、硅,構成農業生產需要的各種肥料的物質基礎。與傳統肥料相比,新型肥料具有特定功能的肥料新產品,通過物理或化學的方法,從肥料的形態、功能、劑型、原材料乃至生產工藝等方面進行創新而制成的有別于傳統肥料的新產品。根據大批量的應用情況看,農業現代化的提升帶動緩釋肥、水溶肥等產品需求增長。
主要的新型肥料介紹及應用
產品 | 介紹 | 產品種類 | 生產方式 | 市場應用 |
緩控釋肥料 | 可根據作物需求規律緩慢釋放養分,實現一次性施肥滿足整個生長期的需求,是輕簡化施肥技術的重要載體 | 氮肥抑制類緩釋肥、聚合物包膜類控釋肥 | 普通尿素中加入脲酶抑制劑或硝化抑制劑,或者采用高分子聚合物包膜以控制肥料養分釋放 | 緩控釋技術主要針對氮肥產品,在作物施肥中緩控釋氮肥常常與磷鉀肥物理混合而形成摻混肥料,主要應用在玉米、水稻、小麥等糧食作物上,發展成為作物專用肥料 |
有機類肥料 | 畜禽糞便等有機資源進行廢棄物無害化處理,可以生產出高效益、無污染的微生物有機肥料 | 商品有機肥、生物有機肥、有機無機肥等 | 技術有干燥處理、生物發酵、好氧發酵等,其中近幾年推出的快速發酵機,采用補充加熱、強制通風、分層發酵干燥等結構,可將發酵過程縮短為4-6天 | 總趨勢是向集中化、工廠化、機械化、商品化方向發展,有機復合肥是有機肥料發展的主要方向,向集約化、高值化發展 |
水溶性肥料 | 近年大型農場不斷涌現,滴灌、噴灌節水設施農業面積迅速擴大,水肥一體化施用 | -- | 水溶性肥料門檻較低、工藝設備相對簡單,主要在于除雜 | 我國水肥一體化技術已在全國大面積推廣應用,廣泛應用在設施栽培、大田生產和糧食、蔬菜、花卉、果樹等多種作物 |
資料來源:觀研天下整理(WYD)

【版權提示】觀研報告網倡導尊重與保護知識產權。未經許可,任何人不得復制、轉載、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網站的內容。如發現本站文章存在版權問題,煩請提供版權疑問、身份證明、版權證明、聯系方式等發郵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們將及時溝通與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