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我國是全球最大的傳感器生產與消費國,市場規模突破4000億元大關
根據觀研報告網發布的《中國傳感器行業發展趨勢分析與未來投資研究報告(2025-2032)》顯示,傳感器是一種檢測裝置,能感受到被測量的信息,并能將感受到的信息,按一定規律變換成為電信號或其他所需形式的信息輸出,以滿足信息的傳輸、處理、存儲、顯示、記錄和控制等要求。傳感器可以精確地測量出壓力、溫度、濃度等各種信息,是數據采集的源頭,因此也被譽為“萬物互聯之眼”、“數據之母”等。目前傳感器作為物聯網、智能制造和數字經濟的核心基礎元件,正迎來前所未有的發展機遇。
近年在政策驅動、技術創新和應用需求的多重推動下,我國傳感器市場呈現出強勁的增長態勢,并逐漸成為了全球最大的傳感器生產與消費國。數據顯示,2024年我國傳感器市場規模突破4000億元大關,達到 4061.2 億元(約合572億美元),同比增長11.4%。預計到2027年,我國傳感器市場規模有望達到5793.4億元。
數據來源:工信部產業研究院,觀研天下整理
二、壓力傳感器穩居細分市場首位,占比17.6%
按照類型分類,傳感器可分為壓力傳感器、流量傳感器、圖像傳感器、位置傳感器、運動傳感器、距離傳感器、溫濕度傳感器、生物傳感器、射頻傳感器及氣體傳感器等。其中,2024年在傳感器市場上,壓力傳感器以714.2億元的規模穩居細分市場首位,占比17.6%;流量傳感器以545.6億元位居第二,占比13.4%;圖像傳感器505.9億元排第三,占比12.5%。
我國傳感器主要類型
主要類型 | 相關概述 | 應用領域 |
壓力傳感器 | 壓力傳感器(Pressure Transducer)是能感受壓力信號,并能按照一定的規律將壓力信號轉換成可用的輸出的電信號的器件或裝置。在我國,壓力傳感器是市場最大的傳感器種類,生產壓力傳感器的企業也是占比最多的。 | 石油、化工、電力、冶金、機械制造、國防工業、計量等。 |
流量傳感器 | 流量傳感器是一種用于測量流體流量的設備,它在許多工業和日常應用中發揮著重要作用。 | 化工、石油、環保、食品、飲料、醫療等 |
圖像傳感器 | 圖像傳感器是手機攝像頭、安防監控、智能車載攝像頭和機器視覺的核心部件,決定著攝像頭的成像品質以及其他組件的結構和規格,是當今應用最普遍、重要性最高的傳感器之一。 | 手機攝像頭、安防監控、智能車載攝像頭以及機器視覺 |
位置傳感器 | 位置傳感器是一種測量目標物體位置或包含的部分位置的傳感器,它能將物體位置產生的機械變化轉化為電信號進行處理。 | 工業自動化、機器人控制、車輛安全等 |
運動傳感器 | 運動傳感器是一種能夠檢測指定區域內運動的設備。 | 運動監測、導航、虛擬現實等 |
距離傳感器 | 距離傳感器,又叫做位移傳感器,是傳感器的一種,用于感應其與某物體間的距離以完成預設的某種功能,得到了相當廣泛的應用。 | 汽車、消費電子等 |
溫度傳感器 | 溫度傳感器是指能感受溫度并轉換成可用輸出信號的傳感器,按照傳感器材料及電子元件特性劃分,可分為熱敏電阻和熱電偶兩類。 | 汽車電子、家用電器、醫療電子等 |
生物傳感器 | 生物傳感器(biosensor),是一種對生物物質敏感并將其濃度轉換為電信號進行檢測的儀器。生物傳感器具有高靈敏度、高選擇性、快速響應和可重復使用等特點,使其在多個領域具有廣泛的應用前景。 | 醫學診斷、環境監測、食品安全、農業、生物工程等 |
射頻傳感器 | 射頻傳感器?是一種利用電磁波進行信息獲取的傳感器,通過檢測電磁波的特性來實現對目標物體的感知和測量。 | 通信、雷達、遙感、生物醫學等 |
資料來源:公開資料,觀研天下整理
數據來源:工信部產業研究院,觀研天下整理
三、消費電子與汽車電子是傳感器兩大應用領域,合計占比47.7%
傳感器技術已滲透到國民經濟各主要領域,不同應用場景對傳感器性能、可靠性和成本提出了差異化需求。目前傳感器主要應用于消費電子、汽車電子、工業制造、網絡通信、醫療電子等領域。其中消費電子與汽車電子是我國傳感器兩大應用領域,合計占比47.7%。數據顯示,2024年在我國傳感器應用市場上,消費電子領域占比最大,達到了26.5%;其次為汽車電子,占比為21.2%;工業制造領域占比排名第三,達到了20.5%。
數據來源:工信部產業研究院,觀研天下整理
具體在消費電子方面:
與其他應用場景相比,消費電子市場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其發展的波動性會較其他市場更為顯著,更容易出現爆發性的增長機會。比如,以iPhone為代表的智能手機浪潮的每一次技術革新,都將帶動消費電子傳感器市場實現跳躍式增長。
在2022-2024年期間,我國消費電子領域傳感器市場已經連續三年位居傳感器行業首位,其市場規模以25.7%的復合增長率快速擴張。這一增長主要受益于各類消費終端設備產量的穩步提升包括傳統家電(如電視、冰箱、空調)和智能設備(如監控攝像頭、智能手表、耳機等)。數據顯示,2024年我國消費電子領域傳感器市場規模為1073.3億元,同比增長24.8%。預計到2027年我國消費電子領域傳感器市場規模將達到1848.1億元,未來三年復合增長率有望保持在19.7%的水平。
數據來源:工信部產業研究院,觀研天下整理
汽車電子方面
由上文可知,汽車電子是我國傳感器第二大應用市場。近年來我國汽車電子領域傳感器市場不斷發展。數據顯示,2024年我國汽車電子領域傳感器市場規模859.3億元,同比增長3.8%。這一增長,主要是得益于新能源汽車爆發式增長帶動。2024年我國新能源汽車產量達 1288.8 萬輛(同比增長 34.4%),2025年1-5月,我國新能源汽車產量569.9萬輛(同比增長45.2%),直接拉動了壓力、流量傳感器需求。預計隨著新能源汽車加速替代燃油車和智能化進程加快,我國汽車電子領域傳感器市場將迎來更廣闊的空間。 到2027年,我國汽車電子領域傳感器的市場規模將突破千億元大關。
數據來源:國家統計局,中國汽車工業協會,觀研天下整理
資料來源:工信部產業研究院,觀研天下整理
與此同時,隨著汽車電動化和智能化的發展,傳感器在汽車中的應用變得越來越廣泛,包括駕駛輔助系統、車輛狀態監測、安全系統等。除了汽車級圖像傳感器,與電動化相關的傳感器(如電池監測系統、電流傳感器等)、自動駕駛相關的環境感知傳感器都將進入發展的快車道。
四、傳感器前沿技術商業化已取得突破性進展
技術創新是推動行業發展的關鍵動力。傳感器技術的持續創新不僅提升了產品性能,也大幅降低了成本,使先進傳感技術得以在更廣泛領域應用。目前傳感器前沿技術商業化已取得突破性進展。例如量子傳感技術在精密測量領域實現商業化突破,部分實驗室成果已轉化為工業級產品。歐洲在量子傳感領域保持領先地位,而我國則在光學傳感器芯片的自主率從2020年的18%提升至2025年的57%。
2025年傳感器領域主要技術突破與商業化進展
技術方向 | 代表性進展 | 商業程度 | 主要應用領域 | 領先地區/企業 |
MEMS工藝 | 8英寸MEMS產線量產 | 大規模商用 | 工業、汽車、消費電子 | 中國(中芯國際等) |
量子傳感 | 量子陀螺儀商用化 | 初步商用 | 自動駕駛、精密測量 | 歐洲、中國 |
柔性電子 | 可拉伸傳感器 | 小批量生產 | 醫療健康、可穿戴設備 | 美國、日本、中國 |
納米材料 | 石墨烯氣體傳感器 | 中試階段 | 環境監測、工業安全 | 中國、韓國 |
Al集成 | 邊緣計算智能傳感器 | 規模商用 | 智能制造、智慧城市 | 全球主要廠商 |
資料來源:公開資料,觀研天下整理
預計未來,隨著材料體系、制造工藝和系統設計的不斷優化,傳感器技術將繼續向更高性能、更低成本、更廣泛應用的方向發展。例如氮化鋁和碳納米管材料在壓力傳感器中的商用化降低制造成本30%,石墨烯、碳化硅等新型材料的應用則顯著提升了傳感器的靈敏度與耐用性。此外,MEMS技術的進步使得傳感器體積大幅縮小,同時性能顯著提升,成本持續下降。以激光雷達為例,國產廠商通過MEMS技術將產品價格大幅降低,市場份額已超過97%,推動了該技術在10萬元級別車型上的應用。
五、國產企業崛起,我國傳感器行業正從“中低端制造”向“高端創新”轉型
雖然當前在我國傳感器市場上,國際巨頭如基恩士、歐姆龍等仍占據市場72%的份額,但近年在國家政策以及市場需求驅動下,我國傳感器企業正在崛起,展現出強勁的發展勢頭,在部分細分領域,相關企業通過差異化競爭實現了突破。例如消費電子領域,歌爾股份MEMS麥克風全球市占率達35%,成功進入蘋果供應鏈;工業自動化領域,漢威科技氣體傳感器國內市占率42%,逐步替代霍尼韋爾產品;醫療影像領域,聯影醫療CT探測器實現國產化,打破西門子壟斷;激光雷達領域,禾賽科技、速騰聚創等國產廠商市場份額超過97%。
隨著政策引導以及企業不斷加大對相關技術的研發,我國傳感器國產替代進程加速推進。數據顯示,2019-2024年我國傳感器國產化率從18%提升至31%。預計到2025年我國傳感器國產化率將進一步提升到65%。與此同時,高端傳感器進口替代也明顯加速。例如,晨穹電子科技研發的石英諧振式壓力傳感器RPS01精度達0.01%,可完全替代日美產品;武漢理巖建成國內最大電感式位置傳感器生產基地,自主研發ASIC芯片實現核心部件國產化。這些突破標志著我國傳感器產業正從“中低端制造”向“高端創新”轉型。
數據來源:公開數據,觀研天下整理
目前我國傳感器行業已形成長三角、珠三角和西安等地的專業化集聚區。長三角地區以上海、蘇州為核心,建立了涵蓋設計、封裝、測試的完整產業鏈;珠三角以深圳為中心,聚焦消費電子和汽車電子傳感器;西安則在MEMS和光電子傳感器領域形成特色。這些產業集群通過政產學研協同創新,加速技術轉化和產業升級。(WW)

【版權提示】觀研報告網倡導尊重與保護知識產權。未經許可,任何人不得復制、轉載、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網站的內容。如發現本站文章存在版權問題,煩請提供版權疑問、身份證明、版權證明、聯系方式等發郵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們將及時溝通與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