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詢熱線

400-007-6266

010-86223221

汽車輕量化為聚碳酸酯帶來機遇 行業供給能力顯著增強 對外依存度大幅下降

前言:

2020-2024年,我國聚碳酸酯行業實現跨越式發展,供給能力顯著增強,產能和產量分別實現16.62%和23.77%的年均復合增長率。同時,其對外依存度、進口量不斷下滑。然而,在產能快速擴張的同時,行業結構性矛盾凸顯,低端產品面臨產能過剩的問題,而在光學級、醫療級等高端產品領域,國內產能仍然欠缺。截至2024年底,我國共有17家聚碳酸酯生產企業,萬華化學以60萬噸的產能規模領跑行業,占比15.75%。

1.聚碳酸酯應用領域不斷拓展,電子電器為下游最大消費市場

根據觀研報告網發布的《中國聚碳酸酯行業發展趨勢分析與投資前景預測報告(2025-2032)》顯示,聚碳酸酯(PC)是一種分子鏈中含有碳酸酯基的高分子聚合物,作為五大工程塑料之一,其綜合性能極為優異。聚碳酸酯不僅具有突出的抗沖擊性、耐蠕變性和尺寸穩定性,還兼具耐高溫、低吸水性、無毒、優良介電性能以及高透明性等特點,使其在高性能材料領域占據重要地位。

目前,我國聚碳酸酯主要應用于電子電器、汽車、板材/片材/薄膜、水桶及包裝容器領域,2024年合計占比超過八成。其中,電子電器占據主導地位,2024年消費占比超過40%;汽車行業位居第二,占比17%。值得一提的是,近年來隨著生產技術的不斷進步,其應用領域正加速向航空航天、高端醫療器械、精密光學元件、光電信息等高附加值新興領域滲透。例如在航空航天領域,聚碳酸酯憑借輕量化、高強度特性被用于飛機內飾和透明艙蓋;在精密光學領域,其高透光率和抗沖擊性能適用于鏡頭、AR/VR鏡片等產品。這些新興應用領域的拓展,進一步推動了聚碳酸酯產業的升級與創新。

目前,我國聚碳酸酯主要應用于電子電器、汽車、板材/片材/薄膜、水桶及包裝容器領域,2024年合計占比超過八成。其中,電子電器占據主導地位,2024年消費占比超過40%;汽車行業位居第二,占比17%。值得一提的是,近年來隨著生產技術的不斷進步,其應用領域正加速向航空航天、高端醫療器械、精密光學元件、光電信息等高附加值新興領域滲透。例如在航空航天領域,聚碳酸酯憑借輕量化、高強度特性被用于飛機內飾和透明艙蓋;在精密光學領域,其高透光率和抗沖擊性能適用于鏡頭、AR/VR鏡片等產品。這些新興應用領域的拓展,進一步推動了聚碳酸酯產業的升級與創新。

數據來源:公開資料、觀研天下整理

在電子電器行業,聚碳酸酯憑借其卓越的綜合性能,廣泛應用于制造家用電器、手機等設備的外殼、中框等部件。特別是在家電領域,聚碳酸酯因其優異的耐熱性、出色的沖擊強度、良好的尺寸穩定性以及優異的透光性能,正逐步替代傳統材料,應用于高端冰箱透明抽屜、咖啡機水箱、空氣炸器視窗等對材料性能要求嚴苛的部件。數據顯示,近年來我國家電全品類(不含3C)零售額呈現整體上升態勢,2024年創歷史新高,達到9071億元,同比增長6.4%,為聚碳酸酯行業發展提供了有力支撐。

在電子電器行業,聚碳酸酯憑借其卓越的綜合性能,廣泛應用于制造家用電器、手機等設備的外殼、中框等部件。特別是在家電領域,聚碳酸酯因其優異的耐熱性、出色的沖擊強度、良好的尺寸穩定性以及優異的透光性能,正逐步替代傳統材料,應用于高端冰箱透明抽屜、咖啡機水箱、空氣炸器視窗等對材料性能要求嚴苛的部件。數據顯示,近年來我國家電全品類(不含3C)零售額呈現整體上升態勢,2024年創歷史新高,達到9071億元,同比增長6.4%,為聚碳酸酯行業發展提供了有力支撐。

數據來源:奧維云網(AVC)、觀研天下整理

2.汽車輕量化為聚碳酸酯行業創造更多市場機遇和發展空間

汽車為我國聚碳酸酯第二大應用市場,隨著我國“雙碳”目標的持續推進和新能源汽車行業的快速發展,汽車輕量化已成為汽車產業發展的重要趨勢。2020年由工信部指導、中國汽車工程學會修訂編制的《節能與新能源汽車技術路線圖2.0》規劃了我國汽車輕量化分階段目標,其中提出到2035年燃油乘用車輕量化系數需降低25%,純電動乘用車輕量化系數需降低35%。

在汽車輕量化進程中,聚碳酸酯材料因其獨特的性能優勢正發揮著日益重要的作用。它不僅具有出色的抗沖擊性能,還具備優異的加工成型性,相比傳統金屬和玻璃材料能顯著減輕部件重量。在傳統汽車應用中,聚碳酸酯已廣泛用于儀表板、車燈透鏡、格柵、內飾面板、天窗等部件。而在新能源汽車領域,其應用場景進一步拓展至激光雷達外殼、電池組件、充電接口等關鍵部位。這些發展趨勢充分表明,汽車輕量化進程的加速推進和新能源汽車市場的持續擴張,正在為聚碳酸酯行業創造更多市場機遇和發展空間。

我國汽車輕量化目標

汽車類型 到2025年 到2030年 到2035年
燃油乘用車 整車輕量化系數降低10% 整車輕量化系數降低18% 整車輕量化系數降低25%
純電動乘用車 整車輕量化系數降低15% 整車輕量化系數降低25% 整車輕量化系數降低35%
載貨車 載質量利用系數提高5% 載質量利用系數提高10% 載質量利用系數提高5%
牽引車 掛牽比平均值提高5% 掛牽比平均值提高10% 掛牽比平均值提高15%
客車 整車輕量化系數降低5% 整車輕量化系數降低10% 整車輕量化系數降低15%

資料來源:節能與新能源汽車技術路線圖2.0、觀研天下整理

3.聚碳酸酯行業供給能力顯著增強,對外依存度大幅下滑,但行業結構性矛盾凸顯

近年來,我國聚碳酸酯行業實現跨越式發展,供給能力顯著增強。數據顯示,2020至2024年間,國內聚碳酸酯產能從206萬噸快速擴張至381萬噸,年均復合增長率高達16.62%。伴隨產能的持續釋放,其產量也從98萬噸躍升至230萬噸,年均復合增長率達到23.77%。隨著我國聚碳酸酯供給能力提升,其對外依存度從2020年的62.45%大幅降至2024年的27.83%,進口替代成效顯著。

近年來,我國聚碳酸酯行業實現跨越式發展,供給能力顯著增強。數據顯示,2020至2024年間,國內聚碳酸酯產能從206萬噸快速擴張至381萬噸,年均復合增長率高達16.62%。伴隨產能的持續釋放,其產量也從98萬噸躍升至230萬噸,年均復合增長率達到23.77%。隨著我國聚碳酸酯供給能力提升,其對外依存度從2020年的62.45%大幅降至2024年的27.83%,進口替代成效顯著。

數據來源:公開資料、觀研天下整理

數據來源:公開資料、觀研天下整理

數據來源:觀研天下整理

注:聚碳酸酯對外依存度=聚碳酸酯進口量÷(聚碳酸酯進口量+聚碳酸酯產量)

然而,在產能快速擴張的同時,行業結構性矛盾凸顯。當前聚碳酸酯低端產品面臨產能過剩的問題,而在光學級、醫療級等高端產品領域,國內產能仍然欠缺,需要依賴進口補充。這種“低端過剩、高端短缺”的供需格局,反映出我國聚碳酸酯產業正處于從規模擴張向高質量發展轉型的關鍵階段。未來,突破高端產品技術壁壘、優化產品結構將成為行業發展的主要方向。

4.聚碳酸酯進口量、凈進口量和貿易逆差額大幅減少,進口量整體上升

雖然我國聚碳酸酯行業尚未實現完全自給自足,但貿易結構不斷優化。數據顯示,近年來我國聚碳酸酯進口量快速減少,由2020年的163萬噸下降至2024年的88.71萬噸;出口量則呈現整體上升態勢,由25.12萬噸增長至48.71萬噸;與此同時,聚碳酸酯凈進口量大幅下滑,2024年降至40萬噸,同比減少41.01%;貿易逆差額則自2022年起大幅縮小,2024年約為69.09億元,同比減少37.80%。

雖然我國聚碳酸酯行業尚未實現完全自給自足,但貿易結構不斷優化。數據顯示,近年來我國聚碳酸酯進口量快速減少,由2020年的163萬噸下降至2024年的88.71萬噸;出口量則呈現整體上升態勢,由25.12萬噸增長至48.71萬噸;與此同時,聚碳酸酯凈進口量大幅下滑,2024年降至40萬噸,同比減少41.01%;貿易逆差額則自2022年起大幅縮小,2024年約為69.09億元,同比減少37.80%。

數據來源:海關總署、觀研天下整理

數據來源:海關總署、觀研天下整理

數據來源:海關總署、觀研天下整理

5.萬華化學聚碳酸酯產能位居國內首位

截至2024年底,我國共有17家聚碳酸酯生產企業,包括萬華化學、科思創、浙江石化、魯西化工、天津中沙等公司。其中,本土企業萬華化學聚碳酸酯產能位居國內首位,達60萬噸,占比15.75%;其次為外資企業科思創,以55萬噸產能位居第二,占比 14.44%;浙江石化緊隨其后,產能為50萬噸,占比13.65%;其余企業產能均未超過30萬噸。此外,行業集中度特征明顯,前五大生產企業合計產能占比達到58.53%,顯示出頭部企業在產能規模上的顯著優勢。

截至2024年底,我國共有17家聚碳酸酯生產企業,包括萬華化學、科思創、浙江石化、魯西化工、天津中沙等公司。其中,本土企業萬華化學聚碳酸酯產能位居國內首位,達60萬噸,占比15.75%;其次為外資企業科思創,以55萬噸產能位居第二,占比 14.44%;浙江石化緊隨其后,產能為50萬噸,占比13.65%;其余企業產能均未超過30萬噸。此外,行業集中度特征明顯,前五大生產企業合計產能占比達到58.53%,顯示出頭部企業在產能規模上的顯著優勢。

數據來源:公開資料、觀研天下整理(WJ)

更多好文每日分享,歡迎關注公眾號

【版權提示】觀研報告網倡導尊重與保護知識產權。未經許可,任何人不得復制、轉載、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網站的內容。如發現本站文章存在版權問題,煩請提供版權疑問、身份證明、版權證明、聯系方式等發郵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們將及時溝通與處理。

我國化肥行業分析:市場剛性需求支撐仍存 高端復合肥、新型化肥潛力較大

我國化肥行業分析:市場剛性需求支撐仍存 高端復合肥、新型化肥潛力較大

當前,我國對于糧食安全高度重視,而化肥對糧食產量的提升有較為明顯的作用,在不同作物實際施肥中,高產目標的單位化肥施用量較一般目標的施肥量有明顯提升。我國連續多年的一號文件都明確提出確保國家糧食安全,無論是從提升單畝產量,還是保證種植面積都有相對較強的政策保障。

2025年07月01日
“蘇超”持續火爆!我國人造草坪行業需求將不斷釋放 共創草坪成龍頭企業

“蘇超”持續火爆!我國人造草坪行業需求將不斷釋放 共創草坪成龍頭企業

隨著國家促進體育消費政策的出臺,“蘇超”聯賽熱潮起且該模式有望在全國范圍內推廣,這不僅將帶動人造草坪行業進一步發展,也將為全民健身和青少年足球培訓提供更好的基礎設施。未來,隨著技術的不斷進步,人造草坪將在運動性能、環保特性、成本等方面持續優化,為足球運動的普及和發展做出更大貢獻。

2025年06月27日
我國丙烯腈行業將迎來新一輪產能集中擴張期 進出口均價持續下跌

我國丙烯腈行業將迎來新一輪產能集中擴張期 進出口均價持續下跌

近年來,全球丙烯腈產業格局發生顯著變化,產能持續向中國轉移。我國丙烯腈產能全球占比從2020年的31.82%快速提升至2024年上半年的50%,確立了全球領先地位。2024年行業產能維持在439.9萬噸,未新增產能投放。展望2025年,行業將迎來新一輪擴張周期,預計新增產能131萬噸,鎮海煉化、裕龍石化等4家新企業將進

2025年06月27日
汽車輕量化為聚碳酸酯帶來機遇 行業供給能力顯著增強 對外依存度大幅下降

汽車輕量化為聚碳酸酯帶來機遇 行業供給能力顯著增強 對外依存度大幅下降

2020-2024年,我國聚碳酸酯行業實現跨越式發展,供給能力顯著增強,產能和產量分別實現16.62%和23.77%的年均復合增長率。同時,其對外依存度、進口量不斷下滑。然而,在產能快速擴張的同時,行業結構性矛盾凸顯,低端產品面臨產能過剩的問題,而在光學級、醫療級等高端產品領域,國內產能仍然欠缺。截至2024年底,我國

2025年06月26日
我國聚硫醇UV固化材料行業分析:油墨、美甲等領域為市場應用創造發展新機遇

我國聚硫醇UV固化材料行業分析:油墨、美甲等領域為市場應用創造發展新機遇

近年來,我國UV市場保持強勁增長態勢。據中國感光學會輻射固化專業委員會統計,2021年,中國UV領域的產值規模已達111.58億元,同比增長16.72%,其中UV油墨和UV涂料產值規模分別達到48.24億元、56.76億元,均保持較高的增長態勢。未來,隨著下游消費電子、新能源汽車等行業的快速發展,以及綠色制造趨勢的推動

2025年06月25日
DOTP已成為我國增塑劑第一大品種 行業正面臨產能過剩挑戰

DOTP已成為我國增塑劑第一大品種 行業正面臨產能過剩挑戰

長期以來,DOP憑借增塑效果佳、價格適中等優勢,一直是我國增塑劑市場第一大品種。但隨著我國環保法規日趨嚴格和消費者安全意識的提升,DOTP環保性得到市場認可,逐漸替代DOP成為增塑劑市場第一大品種。數據顯示,DOTP產能在增塑劑市場中的占比由2018年的占比由2018年的25%上升至2023年的39%;消費量占比由20

2025年06月25日
新能源、新材料給鹽化工行業注入活力 高性能產品成發展重點 競爭格局將重塑

新能源、新材料給鹽化工行業注入活力 高性能產品成發展重點 競爭格局將重塑

基礎鹽類產品是鹽化工行業基石,但隨著新能源汽車、新材料等戰略性新興產業的快速發展,高性能鹽化工產品需求將不斷增多,成行業未來發展重點,同時將為鹽化工行業帶來新的增長點。

2025年06月25日
硫脲應用前景廣闊 我國成全球最主要生產基地 行業將向綠色化、高附加值化發展

硫脲應用前景廣闊 我國成全球最主要生產基地 行業將向綠色化、高附加值化發展

目前我國是世界上最主要的硫脲生產基地,其產量約占全球硫脲產量的 85%以上,生產廠商包括益豐新材、紅星發展、信科環化、宏凱化工、浩一環保等。其中益豐新材是行業內規模領先硫脲生產商。據數據顯示,2024 年全球硫脲市場規模約8.51億元。其中益豐新材在全球硫脲市場占有率約為 26.40%,排名第一。這一數據表明,當前在國

2025年06月24日
微信客服
微信客服二維碼
微信掃碼咨詢客服
QQ客服
電話客服

咨詢熱線

400-007-6266
010-86223221
返回頂部
国产精品免费网站|av一区二区三区|久久久精品2019中文字幕之3|天天爽夜夜爽精品|欧美亚洲激情天天搞天天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