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D工業相機適用于工業場景中涉及深度信息獲取的場景
3D工業相機是專門為工業場景設計的三維視覺采集設備,通過多種技術(如結構光、TOF、雙目視覺等)獲取物體的長、寬和深度信息,生成三維圖像。相較于傳統的2D工業相機,3D工業相機能夠提供更加全面的物體信息,測量精度也更高,適用于工業場景中涉及深度信息獲取的場景,如缺陷檢測、零部件測量、三維建模、機器人定位引導等,終端涉及汽車、3C、新能源、半導體、機械加工以及物流等行業中。
2D工業相機與3D工業相機對比情況
對比項目 | 2D工業相機 | 3D工業相機 |
成像方式 | 通過二維平面捕捉圖像,僅記錄物體的長和寬信息。 | 通過多種技術(如結構光、TOF、雙目視覺等)獲取物體的長、寬和深度信息,生成三維圖像。 |
速度 | 高幀率(適合動態場景) | 相對較慢(需多次采集) |
精度 | 亞像素級平面精度 | 毫米/微米級深度精度 |
成本 | 價格相對經濟實惠(硬件+算法簡單) | 價格相對較高(硬件+算法復雜) |
優勢 | 技術起步較早,相對成熟;在成本上更具優勢等。 | 可以精確測量物體的形狀、尺寸、體積、位置等三維特征,實現三維重建;提供更高的測量精確度和重復性。 |
弱勢 | 面對復雜曲面、高度差檢測(如焊接縫隙、精密零件裝配)時,2D成像易受光線、角度干擾,導致數據失真;僅能提供二維圖像,無法提供深度信息。 | 成本高:設備及配套軟件成本較高,初期投入大;數據處理復雜等。 |
應用場景 | 適用于表面檢測、尺寸測量、字符識別等不需要深度信息的任務或成本敏感場景。 | 適用于工業場景中涉及深度信息獲取的場景,如缺陷檢測、零部件測量、三維建模、機器人定位引導等。 |
終端應用 | 汽車、消費電子、食品飲料、醫療、物流等。 | 汽車、3C、新能源、半導體、機械加工、物流等行業。 |
常見類型 | 面陣相機、線陣相機等。 | 3D引導類相機、結構光相機、TOF相機、雙目相機等。 |
資料來源:公開資料、觀研天下整理
2.3D工業相機行業呈現快速發展態勢,但市場規模增長步伐逐漸放緩
近年來,我國3D工業相機行業呈現快速發展態勢,市場規模由2020年的5.68億元增長至2024年的28.15億元,年均復合增長率達64.55%。值得注意的是,其市場規模增長步伐逐漸放緩,同比增速由2021年的102.64%減少至2024年的19.18%。這一變化主要源于兩方面因素:一方面,隨著核心技術的持續突破和產業規模效應顯現,單位生產成本顯著下降;另一方面,市場經過前期高速擴張后逐漸進入理性發展階段,增速自然回調。
數據來源:GGII、觀研天下整理
推動3D工業相機市場持續增長的核心驅動力來自多方面因素:首先,在國家智能制造戰略的引領下,汽車制造、3C電子、新能源、半導體、機械加工等重點行業加速推進智能化改造,催生了對3D工業相機的大量需求。其次,技術創新持續突破,推動3D工業相機應用場景向更多工業領域拓展。此外,國內企業在產品研發和市場開拓方面取得長足進步,通過持續優化產品性能和成本結構,逐步提升了市場競爭力,為行業發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3.3D工業相機市場滲透率仍處于較低水平,2028年市場規模有望突破70億元
根據觀研報告網發布的《中國3D工業相機行業發展趨勢分析與未來投資預測報告(2025-2032年)》顯示,我國3D工業相機行業仍處于成長期,與2D工業相機相比,其發展歷程較短,市場滲透率仍處于較低水平。雖然目前受制于相對較高的價格因素,整體出貨規模仍然有限。但隨著制造業智能化升級加速推進,3D工業相機的技術優勢正快速轉化為市場競爭力。在檢測精度、復雜場景適應性和三維建模能力等方面,3D技術顯著優于傳統2D方案,能夠滿足半導體、新能源電池、汽車制造等領域對高精度檢測的剛性需求。展望未來,隨著國產廠商在核心算法和光學系統領域取得持續突破,同時受益于工業4.0升級帶來的需求擴容,3D工業相機行業仍將保持快速增長態勢。預計2024-2028年市場規模年均復合增長率可達25.73%,到2028年市場規模有望突破70億元。
數據來源:GGII、觀研天下整理
4.3D工業相機行業呈現差異化競爭特征,國產替代進程不斷深化
當前我國3D工業相機行業呈現差異化競爭特征,整體競爭格局尚未固化。從競爭主體來看,外資品牌與國產品牌形成了差異化的市場定位:基恩士、LMI等國際廠商憑借技術積累,主要深耕工業檢測和精密測量等高端應用場景;而以梅卡曼德、??禉C器人、圖漾科技、跨維智能為代表的國內廠商,則更聚焦于識別定位、智能引導等智能制造場景,形成了獨具特色的競爭優勢。
值得關注的是,國產廠商通過持續的技術創新和本土化服務優勢,推動國產替代進程不斷深化,2023年3D工業相機國產化率已超過60%,在部分細分領域表現尤為突出。以3D引導類相機為例,2024年中國產品牌市場份額超過85%,較上年提升5個百分點,展現出強勁的增長勢頭。
數據來源:GGII、觀研天下整理(WJ)

【版權提示】觀研報告網倡導尊重與保護知識產權。未經許可,任何人不得復制、轉載、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網站的內容。如發現本站文章存在版權問題,煩請提供版權疑問、身份證明、版權證明、聯系方式等發郵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們將及時溝通與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