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行業相關概述
智能養老設備主要是指運用物聯網、人工智能、大數據等現代信息技術,為老年人提供生活輔助、健康監測、情感陪伴等服務的系統性解決方案機或產品,涵蓋外骨骼機器人、智能輪椅、可穿戴生命體征監測設備、運動康復機器人及情感陪伴機器人等。
智能養老設備核心功能主要是圍繞“適老化需求”展開,通過技術賦能解決老年人在生理機能衰退、行動不便、健康管理薄弱等場景下的痛點,兼具實用性與便捷性,是智慧養老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如智能健康監測設備可以全天候預警,一旦檢測到老人跌倒會立即發出警報,聯系家人;智能可穿戴設備可以實時監測老人的生命體征數據,請醫生進行線上會診,免去跑醫院排隊等待之苦;助浴機的發明,讓失能老人躺在床上就能洗澡,還能為老人保護好隱私。
智能養老設備可分為健康監測類設備、安全監護類設備、生活輔助類設備、康復與運動類設備、情感陪伴類設備、環境控制與適老化改造設備及新興技術融合設備等。
資料來源:公開資料,觀研天下整理
二、政策紅利釋放,助推我國智能養老設備發展
根據觀研報告網發布的《中國智能養老設備行業現狀深度分析與發展前景預測報告(2025-2032年)》顯示,智能養老設備是國家應對人口老齡化戰略的重要組成部分。近年為應對老齡化挑戰,政府高度重視智慧養老產業的發展,出臺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其中重點推進智能養老設備的研發和發展。例如,2025年1月,國務院辦公廳印發了《關于完善養老服務體系推進養老事業高質量發展的實施意見》,明確提出了改革養老體系的三大核心指標,為居家養老提供了強有力的政策支持。要求到2025年,智能養老設備和服務在全國范圍內的普及率達到65%以上,重點推廣智能穿戴設備、遠程監護系統、智能家居等產品,讓老年人足不出戶就能得到全方位的照顧。
總體來看,我國從“十五”計劃至“十四五”規劃,國家對智能養老設備行業的支持政策經歷了從“發展老齡事業和產業”到“積極發展老齡產業,提高老年人生活質量,保障老年人權益”“培育和壯大老齡事業和產業”再到“全面放開養老服務市場,通過購買服務、股權合作等方式支持各類市場主體增加養老服務和產品供給”“發展銀發經濟,開發適老化技術和產品,培育智慧養老等新業態”的變化。
近年我國智能養老設備行業相關政策(部分)
時間 | 政策文件 | 主要內容 |
2022年11月 | 《關于組織開展2022年智慧健康養老產品及服務推廣目錄申報工作的通知》 | 智慧健康養老產品,主要包括六類產品及多種產品集成應用的場景化解決方案;智慧健康養老服務。主要包括個性化健康管理、互聯網+健康咨詢/科普等兩類智慧健康服務。 |
2022年12月 | 《擴大內需戰略規劃綱要(2022-2035年)》 | 積極發展“互聯網+醫療健康”服務,健全互聯網診療收費政策,將符合條件的互聯網醫療服務項目按程序納入醫保支付范圍。 |
2023年5月 | 《關于開展2023年居家和社區基本養老服務提升行動項目申報和組織實施工作的通知》 | 支持項目地區為符合條件的經濟困難的失能部分失能老年人建設家庭養老床位,對其居家主要活動區域和部位進行適老化改造和智能化改造。 |
2023年5月 | 《智慧健康養老產品及服務推廣目錄(2022年版)》 | 制定2022年版本智慧健康養老產品及服務推廣目錄,包含54件智慧健康養老產品信息。 |
2023年10月 | 《關于開展2023年智慧健康養老應用試點示范通選及2017一2019年(前三批)試點示范復核工作的通知》 | 重點面向智慧養老場景,以及同時提供智慧健康服務和智慧養老服務的綜合場景(如醫養結合),培育一批科技創新能力突出、商業模式成熟的示范企業,打造一批聚集效應凸顯、經濟帶動作用顯著的示范產業園區,創建一批社會參與廣泛,應用效果明顯的示范街道(鄉鎮)及產業基礎雄厚、區域特色鮮明的示范基地。 |
2024年1月 | 《國務院辦公廳關于發展銀發經濟增進老年人福祉的意見》 | 國務院辦公廳對發展銀發經濟、增進老年人福社提出發展意見,包括打造智慧健康養老新業態、大力發展康復輔助器具產業、推進適老化改造、強化財政金融支持等。 |
2024年5月 | 《關于深化智慧城市發展推進城市全域數字化轉型的指導意見》 | 推動打造低成本、高體驗、交互式的社區、居家智慧養老服務場景。 |
2024年7月 | 《關于組織開展2024年物聯網賦能行業發展典型案例征集工作的通知》 | 聚焦個性化健康管理、家庭養老床位、遠程會診、體育訓練等場景,征集自助式健康檢測設備、智能養老監護設備、家庭服務機器人、運動健康設備等醫療、康養、體育領域智能終端設備跨界融合應用的案例。 |
2024年8月 | 《關于組織開展2024年智慧健康養老產品及服務推廣目錄申報工作的通知》 | 為促進典型智慧健康養老產品和服務推廣應用,推動智慧健康養老產業發展,現組織開展2024年智慧健康養老產品及服務推廣目錄申報工作 |
2024年10月 | 《關于進一步促進養老服務消費提升老年人生活品質的若干措施》 | 引導國家智能社會治理實驗特色基地(養老)和全國智慧健康養老應用試點示范單位聚焦養老服務消費需求,創新開發智慧養老新技術新產品。 |
2025年1月 | 《關于完善養老服務體系推進養老事業高質量發展的實施意見》 | 到2025年,智能養老設備和服務在全國范圍內的普及率達到65%以上,重點推廣智能穿戴設備、遠程監護系統、智能家居等產品,讓老年人足不出戶就能得到全方位的照顧。 |
2025年5月 | 《關于開展智能養老服務機器人結對攻關與場景應用試點工作的通知》 | 部署智能養老服務機器人攻關試點,重點解決失能失智照護、情感陪護等場景需求,推動產品在家庭、社區和養老機構應用驗證。 ? |
資料來源:公開資料,觀研天下整理
三、人工智能、物聯網、大數據等新一代技術不斷發展,給智能養老設備提供技術支撐
大力發展智能養老設備,離不開高科技、新質生產力的有力加持。智能養老設備技術包括人工智能、物聯網、大數據、5G、傳感器等。近年隨著上述技術的不斷發展,給智能養老設備帶來了重要的技術支撐。
1、人工智能
人工智能與硬件制造的深度融合,為智能養老設備的發展注入了強大動力。隨著人工智能技術的不斷進步,特別是機器學習、計算機視覺和自然語言處理等技術的突破,智能養老設備的智能化水平得到了顯著提升。
近年受益于國家政策的支持,以及資本和人才的驅動,我國人工智能產業蓬勃發展,已步入世界前列。目前,我國初步構建了較為全面的人工智能產業體系。數據顯示,2020-2024年我國人工智能產業規模從1389億元增長到了2697億元。
數據來源:公開數據,觀研天下整理
2、大數據
大數據或稱巨量資料,指的是所涉及的資料量規模巨大到無法透過主流軟件工具,在合理時間內達到擷取、管理、處理、并整理成為幫助企業經營決策更積極目的的資訊。
得益于政府對大數據產業的重視和支持,以及各行業對大數據應用需求的不斷增長,近年我國大數據市場規模保持增長態勢。數據顯示,2021年到2024年我國大數據市場規模從1.33萬億元增長到了2.4萬億元。
數據來源:公開數據,觀研天下整理
3、5G
5G技術通過高速度、低時延的特性,在智能養老設備中主要應用于實時監測、遠程服務和智能預警等方面。有資料顯示,我國是全球首個基于獨立組網模式規模建設 5G 網絡的國家,從 2019 年我國 5G 正式商用以來,5G 網絡正處于基礎設施大規模建設期。截至2024年底,我國5G基站為425.1萬個。而這將推動智能養老設備技術的不斷創新和應用拓展,為行業的持續發展注入新的動力。
數據來源:工業和信息化部,觀研天下整理
4、傳感器
傳感器是一種檢測裝置,能感受到被測量的信息,并能將感受到的信息,按一定規律變換成為電信號或其他所需形式的信息輸出,以滿足信息的傳輸、處理、存儲、顯示、記錄和控制等要求。傳感器可以精確地測量出壓力、溫度、濃度等各種信息,是數據采集的源頭,因此也被譽為“萬物互聯之眼”、“數據之母”等。目前傳感器作為物聯網、智能制造和數字經濟的核心基礎元件,正迎來前所未有的發展機遇。
近年在政策驅動、技術創新和應用需求的多重推動下,我國傳感器市場呈現出強勁的增長態勢,并逐漸成為了全球最大的傳感器生產與消費國。數據顯示,2024年我國傳感器市場規模突破4000億元大關,達到 4061.2 億元(約合572億美元),同比增長11.4%。預計到2027年,我國傳感器市場規模有望達到5793.4億元。
數據來源:工信部產業研究院,觀研天下整理
與此同時,目前傳感器前沿技術商業化已取得突破性進展。例如量子傳感技術在精密測量領域實現商業化突破,部分實驗室成果已轉化為工業級產品。歐洲在量子傳感領域保持領先地位,而我國則在光學傳感器芯片的自主率從2020年的18%提升至2025年的57%。
2025年傳感器領域主要技術突破與商業化進展
技術方向 | 代表性進展 | 商業程度 | 主要應用領域 | 領先地區/企業 |
MEMS工藝 | 8英寸MEMS產線量產 | 大規模商用 | 工業、汽車、消費電子 | 中國(中芯國際等) |
量子傳感 | 量子陀螺儀商用化 | 初步商用 | 自動駕駛、精密測量 | 歐洲、中國 |
柔性電子 | 可拉伸傳感器 | 小批量生產 | 醫療健康、可穿戴設備 | 美國、日本、中國 |
納米材料 | 石墨烯氣體傳感器 | 中試階段 | 環境監測、工業安全 | 中國、韓國 |
Al集成 | 邊緣計算智能傳感器 | 規模商用 | 智能制造、智慧城市 | 全球主要廠商 |
資料來源:公開資料,觀研天下整理
四、人口老齡化加劇,給智能養老設備帶來廣闊發展空間
從需求來看,智能養老設備需求主要源于老齡化社會對健康監測、生活輔助及情感陪伴的迫切需求。我國正面臨日益嚴峻的養老壓力。根據國家統計局公布數據顯示,截至2024年末,60歲及以上人口達31031萬,占全國人口的22%;其中65歲及以上人口達22023萬,占全國人口的15.6%;失能半失能老人超過4400萬。
數據來源:公開數據,觀研天下整理
與此同時,在我國老年人口數量持續增長的同時,空巢老人不斷增多。2024年在全國60歲以上遺囑辦理人中,空巢老人占比達60.28%。而養老機構資源有限、床位緊張,入住問題凸顯,龐大的獨居老人群體亟待解決居家康養問題。在此關鍵節點,生活空間智能化成為破局的新解法。
此外,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老年人及其家庭對養老服務的需求逐漸從傳統的基本生活照料向高質量、個性化、智能化的方向轉變,對智能養老產品和服務的接受度不斷提高。因此,在當今時代老齡化逐步加重下,智能養老設備依托物聯網、AI技術實現實時監測與健康管理,精準適配老年群體需成為緩解社會養老壓力核心解決方案,市場前景無限。
數據來源:公開數據,觀研天下整理
五、智能養老設備市場小但增長快速,預計2029年將達到3420億元
智能養老設備是我國智能養老全產業鏈中中游的其中一個環節,雖然其占比較小,但作為產業中關鍵的組成部分,發展十分快速。數據顯示,2024年我國智能養老設備市場規模達到1560億元,在2020-2024年期間,年復合增長率為21.2%。預計2029年我國智能養老設備市場規模將達到3420億元,并在2024-2029年期間,年復合增長率為17%。而這主要得益于一方面人口老齡化程度將進一步加劇,老年人口數量將持續增加,對智能養老產品和服務的需求也將不斷擴大;另一方面物聯網、5G、AI 等技術將不斷深化融合,帶來更高效、更個性化的養老服務解決方案,拓展智能養老產業的應用場景和服務內容,創造更多的市場需求。
來源:中國智能養老產業聯盟,中國老齡產業協會
六、智能養老設備市場企業主要分為三大類,競爭優勢各具千秋
從智能養老設備行業參與企業類型來看,主要包括互聯網企業、智慧養老設備創業公司、傳統醫療和養老服務企業。其中互聯網巨頭在客戶流量方面有較大優勢,并且依托自身的信息和數據資源,搭建了綜合性的智慧養老基礎平臺;創業公司則是專注于智慧養老服務,業務單一且更加深入;傳統機構在傳統領域產品市場上則占有較高的市場份額,客戶品牌認可度更高。
智能養老設備制造企業類型分布
企業類型 | 代表企業 | 競爭優勢 |
互聯網企業 | 小米、騰訊、華為、阿里等 | 平臺綜合能力較強,善于通過現代信息技術,整合和利用現有跨系統的信息化資源,搭建智慧養老基礎平臺。產品交易成本低,并借助電子商務平臺長尾效應滿足個性化效應。 |
智慧養老設備創業公司 | 愛牽掛、金衛捷、弗徠威智能機器人等 | 專注于智慧養老服務,借助智能可穿戴設備及移動互聯網技術,打造最優質的智慧養老管理系統,為中高端養老機構提供簡單、安全、可靠的軟硬件解決方案,助力養老事業。 |
傳統醫療和養老服務企業 | 九安醫療、魚躍醫療等 | 專業性質更強,在養老領域保持了技術領先優勢和核心競爭力,在傳統養老領域產品市場占有率較高,能夠及時根據市場動態及客戶需求,提升重點項目的跟蹤服務,持續加強技術服務及市場拓展力度。 |
資料來源:公開資料,觀研天下整理(WW)

【版權提示】觀研報告網倡導尊重與保護知識產權。未經許可,任何人不得復制、轉載、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網站的內容。如發現本站文章存在版權問題,煩請提供版權疑問、身份證明、版權證明、聯系方式等發郵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們將及時溝通與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