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固態電池發展受到全球范圍內的重點關注,預計2030年行業將進入商業化階段
傳統鋰離子電池采用液態電解質,容易引發安全隱患,同時能量密度在 300Wh/kg以下,無法滿足行業更高要求。為解決安全 隱患并提高能量密度上限,固態電池發展受到重點關注。
半固態電池兼容現有傳統鋰電池的工藝設備,且兼具安全性、能量密 度和經濟性,因而有望率先進入產業化階段;而全固態電池受技術制約,尚處于研發階段。
根據觀研報告網發布的《中國固態電池行業發展趨勢分析與投資前景預測報告(2025-2032年)》顯示,目前在全球范圍內,日本、韓國、美國等國在固態電池發展方面都已有自己的國家戰略或發展藍圖,全固態電池有望逐步實現量產:日本豐田公司已經宣布其全固態電池量產時間表,韓國三星等公司已經宣布建設全固態電池生產線。
各國/地區固態電池行業相關政策
國家/地區 | 政策名稱 | 政策要點 |
日本 | 《蓄電池產業戰略》 | 加快技術開發,率先實現全固態電池等下一代電池技術商業應用,穩占下一代電池市場 |
韓國 | 《2030 二次電池產業發展戰略》 | 2023-2028 年投入 2.33 億美元,爭取提前實現固態電池、鋰硫電池、鋰金屬電池商用化 |
美國 | 《鋰電池 2021-2030 年國家藍圖》 | 實現示范和規?;兏镄噪姵丶夹g,加大固態鋰電池方面的研發布局,加快產業化進程 |
歐盟 | 《電池戰略研究與創新議程》 | 明確 2030 年研究和創新優先事項,確定關鍵技術主題,包括第4代鋰離子電池(固態鋰離子電池、固態鋰金屬電池、先進固態電池) |
資料來源:觀研天下整理
2023-2024年全球固態電池滲透率由0.1%提升至0.2%,預計2030年全球固態電池技術或將進入商業化階段,滲透率或將達 10%。
數據來源:觀研天下數據中心整理
二、國內政策推動技術創新,我國固態電池出貨量持續增多、市場空間不斷擴大
我國作為電動汽車主產國和技術國,也高度重視固態電池行業的發展。2020年 10月,國務院通過《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規劃(2021-2035 年)》,首次將固態電池明確為新能 源汽車產業的重點發展方向,并強調了加速其研發與產業化進程的重要性。2023年1月,工信部等六部門制定的《關于推動能源電子產業發展的指導意見》進一步細化了對固態電池標準體系研究 的強化要求。2024年2月,國家自然基金委員會發布《關于發布超越傳統的電池體系重大研究計劃 2024 年度項目指南的通告》,明確指出將重點支持高比能長壽命高安全的固態電池等項目,旨在通過關鍵材料和技術的創新,推動技術突破。截至 2024 年 4 月,我國固態電池專利申請量已排名全球第二位。2024年6月,工業和信息化部發布《鋰離子電池行業規范條件(2024年本)》,新增了固態電池相關要求,意在規范固態電池的性能標準,推動固態電池進一步發展。
我國固態電池行業相關政策
時間 | 政策 | 發布部門 | 主要內容 |
2020 年 10 月 | 《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規劃(2021-2035 年)》 | 國務院 | 首次將固態電池明確為新能 源汽車產業的重點發展方向,并強調了加速其研發與產業化進程的重要性。 |
2023 年 1 月 | 《關于推動能源電子產業發展的指導意見》 | 工信部等六部 門 | 進一步細化了對固態電池標準體系研究 的強化要求。 |
2024年2月 | 《關于發布超越傳統的電池體系重大研究計劃 2024 年度項目指南的通告》 | 國家自然基金委員會 | 明 確指出將重點支持高比能長壽命高安全的固態電池等項目,旨在通過關鍵材料和技術的創新,推動技術突破。 |
2024 年 6 月 | 《鋰離子電池行業規范條件(2024年本)》 | 工業和信息化部 | 新增了固態電池相關要求,意在規范固態電池的性能標準,推動固態電池進一步發展。 |
資料來源:觀研天下整理
政策推動下,近年來我國固態電池出貨量持續增長,市場空間不斷擴大。根據數據,2023年我國固態電池出貨量約2.5GWh,預計2028年我國固態電池出貨量將達到 30GWh。2023年我國固態電池市場規模達10億元,預計2028年我國固態電池市場規模將達到90億元。
數據來源:觀研天下數據中心整理
數據來源:觀研天下數據中心整理
三、全球固態電池市場競爭中,中國參與企業較多且在多方面取得突破,有望成為行業引領者
全球固態電池市場競爭中,中國參與企業較多,包括傳統電池企業、初創電池企業、整車企業等;其次是日本,技術實力較強;美國以初創企業為主;歐洲則主要是車企和美國的初創企業合作;韓國企業數量較少。全球固態電池市場仍處于初級發展階段,暫無明確的行業龍頭企業。
全球固態電池行業主要參與者
主要國家和地區 | 固態電池領域主要企業 |
中國 | 衛藍新能源、清陶能源、贛鋒鋰電、國聯、一汽、東風、上汽、輝能科技、寧德時代、比亞迪、中創新航、蜂巢能源、遠景動力、國軒高科、孚能科技、億緯鋰能、馬車動力、有研稀土、中汽創智、SEVC |
日本 | 豐田、日產、本田、日立、松下、物質材料研究機構、日立造船、出光興產、三井金屬、東麗、湯淺 |
韓國 | LG 新能源、三星 SDI、SKOn |
美國 | QuantumScape、SolidPower、SEEOlnc、Sakit3、lonicMaterials、SolidEnergy |
歐盟 | 大眾、寶馬、奔馳、Bosch、Bollore、BatScap |
資料來源:觀研天下整理
目前QuantumScape、Solid Power 和Toyota等美日韓企業在固態電池技術研發方面處于相對領先地位,重點突破固態電池的能量密度、安全性和充電速度。
全球固態電池行業代表企業基本情況
企業名稱 | 企業簡介 | 固態電池產品/項目 |
QUANTUMSCAPE | QUANTUMSCAPE 是一家美國固態電池初創公司,致力于開發新一代固態電池技術。 | QUANTUMSCAPE 專注于固態電池的研發,目標是實現更高能量密度、更長使用壽命和更快充電速度,主要用于電動汽車。 |
SOLID POWER | SOLID POWER 是一家美國的固態電池制造商,致力于開發固態電池技術用于電動汽車和高性能儲能系統。 | SOLID POWER 的固態電池技術采用固體電解質,具有較高的能量密度和更安全的性能,主要應用于電動汽車和儲能系統。 |
ILIKA | ILIKA 是一家總部位于英國的固態電池技術公司,專注于開發高能量密度的固態電池材料。 | ILIKA 致力于固態電池的材料研發,特別是在固體電解質和電池組件方面的創新,主要應用于可穿戴設備、電動汽車等。 |
TOYOTA | 豐田(TOYOTA)是全球領先的汽車制造商,積極開展固態電池的研發,尤其關注電動汽車領域。 | 豐田計劃在未來幾年內商用固態電池,目標是在電動汽車中提供更長的續航里程和更高的安全性。 |
SAMSUNG SDI | 豐田(TOYOTA)是全球領先的汽車制造商,積極開展固態電池的研發,尤其關注電動汽車領域。 | 三星 SDI 正加大在固態電池領域的研發投入,致力于提升電動汽車電池的能量密度和安全性。 |
資料來源:觀研天下整理
國內頭部企業如寧德時代、比亞迪、國軒高科等在材料研發、生產工藝及產業鏈協同等方面取得突破,政策端亦密集加碼支持,國產市場競爭力正不斷增強,我國有望成為固態電池場景變革的引領者。
我國固態電池行業頭部企業核心競爭力及布局情況
企業名稱 | 核心競爭力 | 投資亮點 |
寧德時代 | 全球動力電池龍頭,硫化物電解質體系技術領先;實驗室能量密度突破500Wh/kg;研發投入超2000億元,專利布局完整。 | 2027年全固態電池量產計劃明確;綁定特斯拉、寶馬等頂級車企:受益低空經濟萬億市場。 |
國軒高科 | 氧化物電解質+硅碳負極技術路線成熟;循環壽命超2000次;與大眾集團戰略合作,獲德國市場準入。 | 5月17日發布300Wh/kg固態電池;全球化產能布局(美國/東南亞基地);大眾訂單鎖定未來3年業績。 |
比亞迪 | 垂直整合全產業鏈(正極材料自研磷酸錳鐵鋰,電解質復合體系);刀片電池結構適配固態技術;換電生態降本能力突出。 | 固態電池上車成本有望降低30%;與滴滴、一汽共建換電網絡;儲能領域需求爆發。 |
貝特瑞 | 全球負極材料市占率第一,硅碳負極容量達1500mAh/g;預鋰化技術解決膨脹難題;綁定特斯拉人形機器人供應鏈。 | 5月13日發布會或推出飛行器/機器人專用負極;硅基負極滲透率加速提升;人形機器人百億市場增量。 |
上海洗霸 | 國內唯一量產LLZO固態電解質企業,純度99.99%;成本比日企低40%;中科院合作10噸級中試線投產。 | 2025年規劃500噸產能(對應10GWh電池):技術替代空間巨大;電解質占固態電池成本30%,毛利率超60%。 |
當升科技 | 高鎳單晶正極材料全球領先;雙相復合固態正極技術(界面電阻降50%);海外客戶占比70%。 | 適配寧德時代硫化物路線;歐美固態電池擴產核心供應商;4680電池技術協同效應顯著。 |
贛鋒鋰業 | 固態電池包已交付億航智能,續航提升40%;金屬鋰負極技術儲備深厚;鋰資源自給率超50%。 | 低空飛行器電池訂單放量;固態電池金屬鋰需求彈性大;鋰價觸底反彈周期受益。 |
容百科技 | 高鎳單晶正極低溫性能行業第一;適配蔚來ET7半固態電池;鈉電正極同步突破。 | 人形機器人輕量化電池核心供應商;固態/鈉電雙賽道布局;單噸凈利比傳統正極高30%。 |
江蘇國泰 | 電解液添加劑全球龍頭(市占率35%);固態電池新型添加劑研發領先;長三角產業集群優勢。 | 固態電池電解質添加劑價值量提升5倍;上海政策扶持核心標的:客戶涵蓋LG/松下等國際巨頭。 |
先導智能 | 全固態電池封裝設備獨家供應商;干法電極設備專利壁壘高;與清陶能源/衛藍新能源深度合作。 | 設備環節國產替代空間達90%,2025年市場規模預計超百億 |
資料來源:觀研天下整理(zlj)

【版權提示】觀研報告網倡導尊重與保護知識產權。未經許可,任何人不得復制、轉載、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網站的內容。如發現本站文章存在版權問題,煩請提供版權疑問、身份證明、版權證明、聯系方式等發郵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們將及時溝通與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