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氫燃料電池為國家明確扶持賽道,國內市場規模增長速度已超全球
根據觀研報告網發布的《中國氫燃料電池行業現狀深度分析與發展前景預測報告(2025-2032年)》顯示,氫燃料電池是將氫氣和氧氣的化學能直接轉換成電能的發電裝置,其基本原理是電解水的逆反應,把氫和氧分別供給陽極和陰極,氫通過陽極向外擴散和電解質發生反應后,放出電子通過外部的負載到達陰極。在這個過程中,氫與氧反應生成水,并產生電能作為副產品。
氫燃料電池作為一種清潔能源技術,是工業脫碳過程中不可或缺的一環,是國家明確扶持的賽道。近年來,《氫能產業發展中長期規劃(2021-2035年)》《“十四五”可再生能源發展規劃》《關于推動交通運輸與能源融合發展的指導意見》等一系列政策相繼發布,利好氫燃料電池行業發展。
我國氫燃料電池行業相關政策
時間 | 政策 | 主要內容 |
2025.03 | 《關于推動交通運輸與能源融合發展的指導意見》 | 加快新型動力電池及關鍵材料、氫燃料電池、綠色燃料等產業培育,保障上游原材料零部件高質量穩定供應。 |
2025.02 | 《2025年能源工作指導意見》 | 穩步發展可再生能源制氫及可持續燃料產業,穩步推動燃料電池汽車試點應用,有序推進全國氫能信息平臺建設。 |
2024.12 | 《加快工業領域清潔低碳氫應用實施方案》 | 高質量推進燃料電池汽車示范城市群建設,加快車輛推廣和氫能供給體系建設,推動氫燃料電池汽車產業鏈技術、產品迭代開發應用。 |
2024.07 | 《關于加快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的意見》 | 推進氫能“制儲輸用”全鏈條發展,建立健全氫能“制儲輸用”標準。 |
2024.02 | 《關于加快推動制造業綠色化發展的指導意見》 | 謀劃布局氫能、儲能、生物制造、碳捕集利用與封存(CCUS)等未來能源和未來制造產業發展。圍繞石化化工、鋼鐵、交通、儲能、發電等領域用氫需求,構建氫能制、儲、輸、用等全產業鏈技術裝備體系,提高氫能技術經濟性和產業鏈完備性。 |
2023.08 | 《新產業標準化領航工程實施方案(2023一2035年)> | 面向鈉離子電池、氫儲能/氫燃料電池、固態電池等新型儲能技術發展趨勢,加快研究術語定義、運輸安全等基礎通用標準,便攜式、小型動力、儲能等電池產品標準。 |
2023.07 | 《氫能產業標準體系建設指南》 | 重點加快制修訂氫品質檢測、氫安全、可再生能源水電解制氫、高壓儲氫容器、車載儲氫氣瓶、氫液化裝備、液氫容器、氫能管道、加氫站、加注協議、燃料電池、燃料電池汽車等方面的標準,打通氫能產業鏈上下游關鍵環節。 |
2023.01 | 《新型電力系統發展藍皮書(征求意見稿) 》 | 各行業先進電氣化技術及裝備水平進一步提升,工業領域電能替代深入推進,交通領域新能源、氫燃料電池汽車替代傳統能源汽車。開展氫儲運/加注關鍵技術、燃料電池設備及系統集成關鍵技術研發和推廣應用。 |
2022.08 | 《加快電力裝備綠色低碳創新發展行動計劃》 | 加快制氫、氫燃料電池電堆等技術裝備研發應用,加強氫燃料電池關鍵零部件、長距離管道輸氫技術攻關。 |
2022.06 | 《“十四五”可再生能源發展規劃》 | 推廣燃料電池在工礦區、港區、船舶、重點產業園區等示范應用,統籌推進綠氫終端供應設施和能力建設,提高交通領域綠氫使用比例。 |
2022.03 | 《氫能產業發展中長期規劃(2021-2035年)》 | 重點推進氫燃料電池中重型車輛應用,有序拓展氫燃料電池等新能源客、貨汽車市場應用空間,逐步建立燃料電池電動汽車與鋰電池純電動汽車的互補發展模式。積極探索燃料電池在船舶、航空器等領域的應用。 |
2022.01 | 《交通領域科技創新中長期發展規劃綱要(2021-2035年) | 推動新能源汽車和智能網聯汽車研發,突破高效安全純電驅動、燃料電池與整車設計、車載智能感知與控制等關鍵技術及設備。 |
2021.12 | 《關于啟動新一批燃料電池汽車示范應用工作的通知》 | 河北、河南省有關部門要切實加強燃料電池汽車示范應用工作組織實施,建立健全示范應用統籌協調機制,推動牽頭城市人民政府不斷提升示范應用水平,加快形成燃料電池汽車發展可復制可推廣的先進經驗 |
2021.10 | 《綠色交通“十四五”發展規劃》 | 鼓勵開展氫燃料電池汽車試點應用,積極探索油電混合、氫燃料、氨燃料、甲醇動力船舶應用。 |
2021.10 | 《2030年前碳達峰行動方案》 | 積極擴大電力、氫能、天然氣、先進生物液體燃料等新能源、清潔能源在交通運輸領域應用。 |
2021.10 | 《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規劃(2021-2035年)》 | 以純電動汽車、插電式混合動力(含增程式)汽車、燃料電池汽車為“三縱”,布局整車技術創新鏈。攻克氫能儲運、加氫站、車載儲氫等氫燃料電池汽車應用支撐技術。 |
2020.09 | 《關于擴大戰略性新興產業投資培育壯大新增長點增長極的指導意見》 | 加快突破風光水儲互補、先進燃料電池、高效儲能與海洋能發電等新能源電力技術瓶頸,建設智能電網、微電網、分布式能源、新型儲能、制氫加氫設施、燃料電池系統等基礎設施網絡。 |
2020.09 | 《關于開展燃料電池汽車示范應用的通知》 | 針對產業發展現狀,五部門將對燃料電池汽車的購置補貼政策,調整為燃料電池汽車示范應用支持政策,對符合條件的城市群開展燃料電池汽車關鍵核心技術產業化攻關和示范應用給予獎勵,形成布局合理、各有側重、協同推進的燃料電池汽車發展新模式。 |
資料來源:觀研天下整理
我國氫燃料電池行業快速發展,市場規模增長速度超全球。根據數據,2020-2024年,全球氫燃料電池市場規模由43.6億美元增長至112.8億美元,CAGR為26.8%,我國氫燃料電池市場規模由15.0億元增長至59.9億元,CAGR為41.4%。預計2025年我國氫燃料電池市場規模突破100億元,增速達85%。
數據來源:觀研天下數據中心整理
數據來源:觀研天下數據中心整理
二、商用車為我國氫燃料電池最大下游市場,未來成本及價格不斷下探將促應用領域持續拓展
氫燃料電池應用場景豐富,其中商用車已應用于干線運輸、冷鏈物流、市政環衛、出租網約等多元化場景,占比高達91.74%;其次是固定式發電,占比2.83%;此外,工程機械、乘用車分別占比1.23%、1.04%。
數據來源:觀研天下數據中心整理
2021年燃料電池系統成本已迅速下降到5000元人民幣/千瓦?!豆澞芘c新能源汽車技術路線圖2.0》將燃料電池系統的成本目標定為2025年實現2000元人民幣/千瓦,以及2030-2035年的600元人民幣/千瓦。2023年國內氫燃料電池行業內涌現出許多企業,其中頭部企業處于不斷擴張狀態,使得產品價格大幅下降。2024年,隨著政策支持力度收緊,訂單需求量下降,企業不得不降低價格以獲得訂單。隨著成本及價格下探,氫燃料電池市場應用將拓展至更多新興領域。如國鴻氫能拓展了氫能船舶、制氫裝備、氫能無人機等新場景,并成功研發了240kW級大功率船用燃料電池系統。
數據來源:觀研天下數據中心整理
三、我國氫燃料電池行業頭部企業面臨營收困境,正向上中游發力并積極出海尋求轉型與自救
目前國內氫燃料電池系統生產廠商超過100家,其中多家知名企業表現突出,如億華通、國鴻氫能、REFIRE、雄韜股份、濰柴動力、SUNRISE POWER 和大洋電機等,它們憑借專業服務和技術優勢,銷量領先,占據國內氫燃料電池市場主要份額。根據數據,2024年我國氫燃料電池系統銷量TOP5企業分別為億華通(1328套)、重塑能源(1260套)、國鴻氫能(623套)、國氫科技(541套)、未勢能源(401套)。我國氫燃料電池CR3達65.35%、CR5達76.55%。
數據來源:觀研天下數據中心整理
數據來源:觀研天下數據中心整理
氫燃料電池系統生產廠商處于氫能產業中游。氫能上游企業受益于設備國產化的紅利,盈利能力普遍增強;而中游的氫燃料電池系統頭部生產廠商受應收賬款危機、研發投入過重、電堆價格不斷走低等多重因素影響,業績全線下跌。根據數據,2024年億華通營收下滑54.21%,國富氫能下滑12.2%,國鴻氫能下滑36.9%,重塑能源營收萎縮27.5%。四家企業合計凈虧損18.1億元,平均虧損增幅超60%。
數據來源:觀研天下數據中心整理
面對困境,氫燃料電池系統生產廠商尋求轉型與自救。一方面,氫燃料電池系統生產廠商向上中游發力,加速產業鏈整合。如億華通與旭陽集團達成合作,切入“制-儲-運-加-研-用”產業端,預計旭陽氫能可為其提供具有成本優勢的大規模氫氣供應;國富氫能也致力于氫氣液化及液氫儲運設備的研發,2024年水電解制氫設備及相關產品收益同比上漲102.9%。另一方面,氫燃料電池系統生產廠商積極出海以開拓新市場,如重塑能源2024年海外市場收入達5840萬元,同比增長約151.7%。
資料來源:觀研天下整理(zlj)

【版權提示】觀研報告網倡導尊重與保護知識產權。未經許可,任何人不得復制、轉載、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網站的內容。如發現本站文章存在版權問題,煩請提供版權疑問、身份證明、版權證明、聯系方式等發郵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們將及時溝通與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