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快餐、外賣等下游發展下一次性餐飲具市場需求增多,其中不可生物降解餐飲具仍占主導地位
根據觀研報告網發布的《中國可生物降解餐飲具行業發展現狀研究與投資前景預測報告(2025-2032)》顯示,隨著經濟發展、消費升級、生活節奏加快,餐飲行業包括快餐行業、外賣行業、現制飲品行業等發展迅速,使得一次性餐飲具市場需求增加。
根據數據,全國小吃快餐市場規模從2019年的8072億元增長至2023年的9368億元,預計2024年全國小吃快餐市場規模將突破1萬億元。截至 2023 年底,我國網上外賣用戶規模達 5.4 億人,占網民整體的 49.9%,已達到較高的滲透水平。新茶飲市場規模由 2018 年的 534 億元增長至 2022 年的 1038 億元,2018-2022 年新茶飲市場規模 CAGR 達 18.1%,預計 2025 年達到 2015 億元。
數據來源:觀研天下數據中心整理
數據來源:觀研天下數據中心整理
數據來源:觀研天下數據中心整理
一次性餐飲具分為不可生物降解餐飲具和可生物降解餐飲具兩類。不可生物降解餐飲具,通常通過物理回收的方法進行再利用,如 PP 類、PS 類、PE 類、PET 類制品等,由于性價比高、供應鏈成熟,目前在餐飲具中占據重要地位??缮锝到獠惋嬀叻譃镻LA等可降解塑料制品、淋膜紙類制品、紙漿模塑制品,由于生產難度大、成本高,目前在餐飲具中仍僅占據較小比重。根據美團研究院發布的《外賣行業環保洞察暨青山計劃三周年進展報告》,外賣行業中塑料餐具、塑料餐盒分別占比 78.0%、81.5%,餐盒中紙和紙板、紙漿模塑材質分別占比 9.2%、5.6%。
數據來源:觀研天下數據中心整理
數據來源:觀研天下數據中心整理
二、政策支持、伴隨生產成本下降,可生物降解餐飲具行業未來有望快速滲透
與不可生物降解餐飲具相比,可生物降解餐飲具具備綠色環保優勢。近年來,《關于進一步加強塑料污染治理的意見》《綠色低碳轉型產業指導目錄(2024 年版)》等政策陸續發布,展現出國家要求限制不可降解塑料使用,以及推廣可降解塑料使用的決心??缮锝到獠惋嬀哂呃?,同時隨著其生產成本下降,行業未來有望快速滲透。
我國可生物降解餐飲具行業相關政策
時間 | 政策 | 主要內容 |
2024年 | 《綠色低碳轉型產業指導目錄(2024 年版)》 | 將可降解塑料制品生產和使用列入綠色低碳轉型產業指導目錄 |
2024年 | 《產業結構調整指導目錄(2024年本)》 | 明確我國產業結構調整的方向和重點,其中生物可降解塑料及其系列產品開發、生產和應用項目被列為鼓勵類 |
2022 年 | 《“十四五”生物經濟發展規劃》 | 推廣應用生物可降解材料制品,重點在日用制品、農業地膜、包裝材料、紡織材料等領域應用示范,推動降低生產成本和提升產品性能,積極開拓生物材料制品市場 |
2019年 | 《產業結構調整指導目錄(2019年本)》 | 明確我國產業結構調整的方向和重點,其中生物可降解塑料及其系列產品開發、生產和應用項目被列為鼓勵類 |
2020年 | 《關于進一步加強塑料污染治理的意見》 | 指出塑料制品生產企業要嚴格執行有關法律法規,推行綠色設計,提升塑料制品的安全性和回收利用性能。積極采用新型綠色環保功能材料,加強可循環、易回收、可降解替代材料的運用和產品研發,降低應用成本,有效增加綠色產品供給 |
2021年 | 《關于印發“十四五”塑料污染治理行動方案的通知》 | 指出積極推行塑料制品綠色設計,持續推進一次性塑料制品使用減量,科學穩妥推廣塑料替代產品等 |
2017年 | 《塑料加工業技術進步“十三五”發展指導意見》 | 指出牢牢把握“功能化、輕量化、生態化、微成型”,其中生物基材料及制品被認定為“十三五”期間重點產品發展方向,突破生物全降解材料的合成、改性、加工核心關鍵技術,重點發展全生物降解高分子材料在各領域的應用 |
2016年 | 《新材料產業發展指南》 | 指出加快推動先進基礎材料工業轉型升級,大力推進材料生產過程中的智能化和綠色化改造,重點突破材料性能及成分控制、生產加工及應用等工藝技術,開發生物可降解材料 |
2020 年 | 《關于進一步加強商務領域塑料污染治理工作的通知》 | 明確商務領域推進禁塑限塑的時間表和實施地區,對商場、超市、集貿市場、餐飲、住宿、展會、電子商務等重點領域提出了具體的禁塑要求 |
2020 年 | 《關于扎實推進塑料污染治理工作的通知》 | 明確對零售餐飲等領域禁限塑的監督管理,按照《關于進一步加強塑料污染治理的意見》規定期限停止使用一次性塑料吸管和一次性塑料餐具 |
資料來源:觀研天下整理
可降解塑料制品原材料主要是可降解塑料粒子,包括PLA、PBS、PBAT、PHA等,其中PLA具備良好的生物降解性能,且碳排放系數較低,但其均價高于 PP、LDPE 等經常用于生產傳統塑料制品的塑料粒子的價格,同時 PLA 均價也高于紙漿價格。隨著 PLA 等可生物降解塑料粒子產能突破以及生產技術的升級,可降解塑料制品的原材料成本有望降低,從而帶動使用率上升。
常見可降解塑料粒子性能對比
性能 | PLA | PBS | PBAT | PHA |
耐熱性 | 高 | 較高 | 較高 | 高 |
拉伸強度 | 較高 | 適中 | 較低 | 較低 |
延伸率 | 低 | 較高 | 高 | 高 |
降解速率 | 適中 | 快 | 適中 | 快 |
透明性 | 高 | 較低 | 低 | 較高 |
資料來源:觀研天下整理
數據來源:觀研天下數據中心整理
數據來源:公開資料整理
數據顯示,2019-2023年我國可降解塑料市場規模從79.3 億元增長至172.4 億元,CAGR 為 21.43%,預計2024、2025 年市場規模分別為 193.7億元、224.1 億元,分別同比增長 12%、16%。
數據來源:觀研天下數據中心整理
三、生物可降解餐飲具市場技術壁壘高,行業集中度將不斷提升
相比傳統紙制品、塑料制品餐飲具,生物可降解制品的制造技術要求更高,涉及的共混、聚合等多種工藝流程的參數不同將直接影響成品的功能指標和可降解性。
在雙碳背景下和隨著限塑政策的推進,生物可降解餐飲具將成為餐飲具行業重點發力點,相較于過去傳統的塑料餐飲具行業,行業壁壘有所提高,中小企業將加速出清,而行業內的優勢頭部廠商憑借長期的技術積累更容易跨越技術壁壘,預計能以先發優勢擴大市場份額。下游終端客戶的快速發展和多樣要求將對產品的多維度快速迭代創新和生產技術提出更高要求,生物可降解餐飲具行業集中度將不斷提升。
我國可生物降解餐飲具行業代表企業
公司名稱 | 主營業務 | 經營情況 | 市場地位 | 技術實力 |
家聯科技 | 塑料制品及生物全降解制品的研發、生產與銷售 | 2023 年,塑料制品收入 130,099.30 萬元,生物全降解制品收入 26,237.42 萬元,植物纖維制品收入 9,392.53 萬元,紙制品及其他收入6,386.97 萬元;2024 年,塑料制品收入174,365.30 萬元,生物全降解制品收入29,818.19 萬元 | 中國輕工業塑料行業(塑料家居)十強企業、中國輕工業塑料行業(降解塑料)十強企業 | 擁有 190 余項國家及國際專利技術 |
南王科技 | 環保紙袋及食品包裝等紙制品包裝的研發、制造和銷售 | 2023 年,環保紙袋收入 62,319.95 萬元,食品包裝收入 50,594.27 萬元,其他產品收入123.14 萬元;2024 年,環保紙袋收入65,335.61 萬元,食品包裝收入 53,486.20 萬元,標簽收入 2,091.67 萬元,無紡布袋收入16,779.69 萬元 | 中國印刷包裝企業 100 強 | 擁有已授權境內專利 66 項,其中發明專利 5 項,實用新型專利 56 項,外觀設計專利 5項,擁有已授權境外專利 5 項 |
泉舜紙塑 | 食品包裝容器的研發、生產及銷售 | 2022 年,普通紙杯紙碗收入 11,216.36 萬元,紙塑組合碗收入 511.79 萬元,紙片收入490.19 萬元,鋁箔杯收入 11.07 萬元 | 2020-2021 年度廈門市最具成長性企業 | 擁有發明專利 1項、實用新型專利19 項 |
富嶺股份 | 塑料餐飲具及生物降解材料餐飲具的研發、生產和銷售 | 2023 年,塑料餐飲具收入 143,599.42 萬元,生物降解材料餐飲具收入 12,470.25 萬元,紙制品及其他收入 32,009.74 萬元;2024 年,塑料餐飲具收入 158,760.42 萬元,生物降解材料餐飲具收入 12,807.33 萬元,紙制品及其他收入 55,318.72 萬元 | 環保塑料餐具國家級制品單項冠軍企業,2022 年度中國輕工業塑料行業十強企業,2019 年、2020年、2021 年和 2023 年該公司均為中國輕工塑料行業(塑料家居)十強企業,2022 年該公司為中國降解塑料行業十強企業 | 擁有境內專利 95項,其中發明專利20 項,實用新型專利 48 項;境外專利 3 項 |
恒鑫生活 | 紙制與塑料餐飲具的研發、生產和銷售 | 2022 年,可生物降解餐飲具收入 55,419.70萬元,不可生物降解餐飲具收入 50,018.57 萬元;2023 年,可生物降解餐飲具收入75,411.23 萬元,不可生物降解餐飲具收入64,145.10 萬元;2024 年,可生物降解餐飲具收入 87,220.15 萬元,不可生物降解餐飲具收入 68,953.82 萬元 | 2017-2022 年度中國輕工業塑料行業(降解塑料)十強企業 | 擁有發明專利 5項、實用新型專利83 項、外觀設計專利 19 項 |
資料來源:觀研天下整理(zlj)

【版權提示】觀研報告網倡導尊重與保護知識產權。未經許可,任何人不得復制、轉載、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網站的內容。如發現本站文章存在版權問題,煩請提供版權疑問、身份證明、版權證明、聯系方式等發郵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們將及時溝通與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