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PLM屬于研發設計類工業軟件,近年來全球工業軟件市場規模持續擴大,PLM軟件行業前景廣闊。國產工業軟件行業在政策利好、國產替代需求旺盛、下游制造業智能化和數字化需求爆發的推動下,顯著增長?;诹己玫墓I軟件發展環境,國產PLM軟件市場份額不斷提升,擠壓海外頭部企業市場空間。
AI 技術將重構工業軟件架構體系,國內正在推動 AI 與工業軟件深度融合,逐步探索智能化場景應用,AI和GenAI技術在PLM軟件中的應用也將日益廣泛。同時隨著PLM軟件應用場景拓展,云化將成為PLM軟件行業另一重要發展趨勢。
一、全球工業軟件市場規模持續擴大,PLM軟件行業前景廣闊
根據觀研報告網發布的《中國PLM軟件行業發展趨勢分析與投資前景研究報告(2025-2032)》顯示,PLM(Product Lifecycle Management,產品生命周期管理)以產品為中心,以應用軟件為手段,支持產品信息在全企業和產品全生命周期內(從概念到生命周期結束)的創建、管理、分發和使用,集成了流程和信息等眾多要素。
PLM屬于研發設計類工業軟件,近年來全球工業軟件市場規模持續擴大,PLM軟件行業前景廣闊。根據數據,2024年全球PLM軟件市場規模達57.3億美元,預計2033年全球PLM軟件市場規模達129.8億美元,2024-2033年CAGR達9.5%。
數據來源:觀研天下數據中心整理
數據來源:觀研天下數據中心整理
二、政策助推國產PLM軟件市場份額提升,擠壓海外頭部企業市場空間
國產工業軟件行業在政策利好、國產替代需求旺盛、下游制造業智能化和數字化需求爆發的推動下,顯著增長。2024年我國工業軟件市場規模達3649億元,預計2027年我國工業軟件市場規模將增至5312億元,2024-2027年CAGR達13.3%。
我國工業軟件行業相關政策
時間 | 政策 | 發布部門 | 主要內容 |
2025年6月 | 《關于開展2025年度智能工廠梯度培育行動的通知》 | 工業和信息化部辦公廳、國家發展改革委辦公廳、財政部辦公廳、國務院國資委辦公廳、市場監管總局辦公廳、國家數據局綜合司 | 將分基礎級、先進級、卓越級和領航級智能工廠四個層級進行培育?;A級智能工廠允許符合要求的規上企業自評自建,要求聚焦數字化改造、網絡化連接開展建設,推動數字化普及。先進級智能工廠在自評為基礎級智能工廠前提下,要求聚焦數字化轉型、網絡化協同開展建設,打造區域行業領先的發展標桿。卓越級智能工廠要求聚焦數字化轉型、網絡化協同和智能化升級開展建設,打造全國領先的發展標桿。領航級智能工廠要求聚焦數字化轉型、網絡化協同和智能化變革開展建設,探索未來制造模式,打造全球領先的發展標桿。 |
2024年5月 | 《工業重點行業領域設備更新和技術改造指南的通知》 | 工業和信息化部 | 到2027年完成約200萬套工業軟件和80萬套操作系統的更新,覆蓋石油、化工、航空、船舶等關鍵領域;實施“人工智能+制造”行動,要求突破工業軟件、智能傳感器等“卡脖子”技術,建設工業高質量數據集;統籌3000億元超長期特別國債優先支持設備更新(含工業軟件)。 |
2024年4月 | 《關于深化制造業金融服務助力推進新型工業化的通知》 | 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工業和信息化部、國家發展改革委 | 著力支持產業鏈供應鏈安全穩定。銀行保險機構要優化金融資源配置,加大對基礎零部件、基礎材料、基礎軟件和工業軟件等薄弱領域的金融支持力度,推動重大技術裝備創新發展。 |
2023年2月 | 《質量強國建設綱要》 | 中共中央國務院 | 支持通用基礎軟件、工業軟件、平臺軟件、應用軟件工程化開發,實現工業質量分析與控制軟件關鍵技術突破。 |
資料來源:觀研天下整理
數據來源:觀研天下數據中心整理
基于良好的工業軟件發展環境,國產PLM軟件市場份額不斷提升,擠壓海外頭部企業市場空間。海外頭部企業--西門子、達索系統和PTC市場份額排名前三,雖仍有明顯領先優勢,但市場增速顯著放緩甚至面臨負增長。2022-2023年西門子市場份額由18.1%下降至14.3%,達索系統由12.6%下降至10.2%,PTC由6.4%下降至5.8%。而國內企業中用友智石開、金蝶市場份額均提升至3%以上,躋身我國PLM軟件TOP5。
數據來源:觀研天下數據中心整理
數據來源:觀研天下數據中心整理
三、AI與工業軟件融合,PLM軟件應用場景拓寬,市場云端化趨勢顯著
AI技術將重構工業軟件架構體系,國內正在推動AI與工業軟件深度融合,逐步探索智能化場景應用,AI和GenAI技術在PLM軟件中的應用也將日益廣泛。隨著PLM軟件應用場景由汽車、工業裝備、航空航天、國防和高新技術等主流離散制造業向消費品零售、生命科學、食品飲料制造等非傳統產業拓展,云化將成為PLM軟件行業另一重要發展趨勢。PLM軟件的云端化將有助于上下游企業基于云PLM實現協同,同時把PLM從偏研發轉向真正的產品全生命周期管理。
資料來源:觀研天下整理(zlj)

【版權提示】觀研報告網倡導尊重與保護知識產權。未經許可,任何人不得復制、轉載、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網站的內容。如發現本站文章存在版權問題,煩請提供版權疑問、身份證明、版權證明、聯系方式等發郵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們將及時溝通與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