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近幾年來,我國智能音箱行業呈現持續低迷態勢,銷量與銷售額雙雙下滑,這一發展困境主要受多重結構性因素制約。在市場結構方面,其銷售渠道經歷了顯著的多元化演進過程,線下渠道銷量占比從2018年的不足10%躍升至2019年的38%,并在2024年進一步提升至45%。
競爭格局上,行業自2018年形成百度、小米、天貓精靈三足鼎立態勢,且三大龍頭市場主導地位不斷增強,CR3從2019年92%增至2024年96.2%。隨著智能音箱市場競爭加劇,馬太效應日益凸顯,行業洗牌進程持續推進,競爭力不足的品牌逐步退出市場。值得注意的是,小米實現了市場份額的持續增長:從2021年的29.2%提升至2024年的43%,排名也從行業第三躍升至第一,超越百度成為新的市場領導者。
1.智能音箱市場銷量和銷售額持續下跌
根據觀研報告網發布的《中國智能音箱行業現狀深度研究與投資前景預測報告(2025-2032)》顯示,智能音箱是傳統音箱的升級產品,通過集成語音識別技術和互聯網連接能力,能夠通過語音指令實現音樂播放、信息查詢、智能家居控制等多種功能。2015年京東聯合科大訊飛推出國內首款智能音箱“叮咚音箱”,正式拉開我國智能音響行業發展的序幕。此后,包括互聯網企業阿里巴巴、百度、小米、華為,老牌電器廠商以及眾多傳統音箱企業、語音技術科技企業等紛紛加入智能音箱賽道,推出一系列智能音箱產品。與此同時,隨著智能家居市場的不斷發展以及消費者對語音交互產品的認可度提升,其市場迎來爆發式增長,銷量由2017年的170萬臺增長至2019年的3664萬噸,年均復合增長率高達364.25%。
2020年我國智能音箱銷量繼續上升,創下3785萬臺歷史新高,但受疫情等因素影響,其增長速度大幅放緩,同比增長僅3.30%(2023年同比增長為122.06%)。然而,自2021年起,我國智能音箱市場需求持續低迷,銷量快速下跌,2024年降至1570萬臺,同比下降25.63%,銷量不足2020年高峰期的一半。從金額來看,我國智能音箱銷售額自2022年起開始下滑,2024年降至42億元,同比下降29.29%,較2021年巔峰期腰斬過半。
數據來源:洛圖科技(RUNTO)、觀研天下整理
數據來源:洛圖科技(RUNTO)、觀研天下整理
2.多重因素影響下,我國智能音箱行業發展低迷
我國智能音箱行業近幾年來發展陷入低迷,其背后存在多重制約因素:
其一,在智能音箱行業發展前期,入場企業較多。為快速搶占市場和用戶,一些企業采取了最直接的價格戰。實惠的價格雖然吸引了大量消費者購買智能音箱,短期內推動了產品普及,但也過度消耗了市場潛力,導致市場逐漸飽和,為后續的市場疲軟埋下伏筆。
其二,產品創新滯后制約發展。智能音箱市場面臨同質化困境,產品在技術創新、內容生態和功能體驗等維度均缺乏突破性進展。這種創新乏力導致產品難以形成差異化競爭優勢,既無法通過技術升級激發消費者的換機需求,也難以憑借特色功能吸引嘗鮮型消費。同時在禮品消費場景中,由于產品缺乏足夠的吸引力和溢價能力,禮物消費的購買動力也不足。
其三,智能音箱的定位受到挑戰,逐漸被其他智能設備取代,使得其市場空間進一步被擠壓。智能音箱最開始的定位是智能家居中樞。在智能家居發展的單品智能階段,智能音箱憑借語音交互和互通互聯的優勢受到青睞。但進入以場景為中心的全屋智能時代,交互入口呈現多元化發展趨勢:一方面,智能手機、智能手表等移動終端不斷完善智能家居控制功能;另一方面,智能電視、冰箱等大家電也紛紛集成語音交互模塊,直接削弱了智能音箱的不可替代性。
此外,智能音箱行業還面臨其他發展制約因素:例如用戶使用習慣尚未完全建立,產品活躍度偏低;行業標準體系有待完善,跨品牌互聯互通存在障礙;產品智能化程度不足,個性化服務能力有限等。
總體而言,我國智能音箱行業發展面臨挑戰,市場已從高速增長階段進入深度調整期,亟需通過技術創新和場景突破來培育新的增長動能。
3.智能音箱渠道趨于多元化化,線下渠道占比提升
我國智能音箱銷售渠道經歷了顯著的多元化演進過程。2018年之前,市場銷售高度集中于線上渠道,天貓、京東等傳統電商平臺及品牌官方商城占比超過九成。2019年起,主要廠商為加速用戶積累,開始大力拓展線下渠道布局。這一戰略轉型成效顯著,線下渠道銷量占比從2018年的不足10%躍升至2019年的38%,并在2024年進一步提升至45%。當前,我國智能音箱銷售渠道已形成線上線下協同發展的多元化格局。線上渠道除傳統電商外,還拓展出生態鏈渠道、IoT合作渠道、短視頻渠道、直播平臺等新興模式;線下渠道則構建了包含家電連鎖賣場、3C專業門店、品牌專賣店、運營商營業廳等多層次布局。
數據來源:洛圖科技(RUNTO)、觀研天下整理
4.智能音箱行業集中度提升,小米市場份額超百度
我國智能音箱市場自2018年起便形成了百度、小米、天貓精靈三足鼎立的競爭格局,并持續保持高度集中態勢。這三大品牌通過技術積累、用戶規模優勢和品牌影響力,構筑了堅實的行業壁壘,顯著提高了新品牌進入市場的難度。隨著智能音箱市場競爭加劇,馬太效應日益凸顯,行業洗牌進程持續推進,競爭力不足的品牌逐步退出市場。最新數據顯示,國內智能音箱在售品牌數量已從2020年的44個銳減至2024年第一季度的19個。在這一過程中,行業集中度持續上升,CR3從2019年的92%上升至2024年的96.2%,三大頭部品牌的市場主導地位不斷增強。
數據來源:洛圖科技(RUNTO)、觀研天下整理
數據來源:洛圖科技(RUNTO)、觀研天下整理
值得注意的是,小米憑借其完善的智能硬件生態和強大的品牌號召力,實現了市場份額的持續增長:從2021年的29.2%提升至2024年的43%,排名也從行業第三躍升至第一,超越百度成為新的市場領導者。
數據來源:洛圖科技(RUNTO)、觀研天下整理(WJ)

【版權提示】觀研報告網倡導尊重與保護知識產權。未經許可,任何人不得復制、轉載、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網站的內容。如發現本站文章存在版權問題,煩請提供版權疑問、身份證明、版權證明、聯系方式等發郵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們將及時溝通與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