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詢熱線

400-007-6266

010-86223221

我國光學薄膜行業:生產能力不斷提升 但目前仍面臨上游原材料與技術瓶頸

一、行業相關定義及產業鏈圖解

根據觀研報告網發布的《中國光學薄膜行業現狀深度分析與發展前景研究報告(2025-2032)》顯示,光學薄膜是一種重要的高端薄膜,是指在光學元件或基板上,制鍍或涂介電質膜或金屬膜或兩者的組合,以改變光的傳遞特性的膜。從產業鏈來看,光學薄膜上游主要為BOPET光學基膜、PVA膜、TAC膜、PET基膜、粒子等原材料,以及光學級涂布設備、UV固化機等生產設備;中游為光學薄膜生產制造;下游則為應用領域,包括背光模組、液晶模組等直接應用領域,以及液晶電視、筆記本電腦、平板電腦、手機等終端領域。

資料來源:公開資料,觀研天下整理

二、下游液晶面板行業蓬勃發展下,我國光學薄膜市場需求不斷增長

光學薄膜在顯示面板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堪稱顯示面板的核心材料。一方面光學薄膜作為背光模組的核心元件,在背光模組成本中占比最高(約37%),直接影響液晶顯示面板的顯示效果。例如,42寸TFT-LCD電視中,光學膜占背光模組成本的37%,占液晶模組總成本的17%。另一方面,光學薄膜是偏光片、增亮膜和擴散膜等不可或缺的組成材料;而在這其中偏光片作為液晶顯示面板產業鏈中的關鍵上游環節,成本占比高達約14%,顯示出其關鍵地位。

近年來隨著技術不斷升級,液晶電視、電腦、手機等消費電子產品迭代更新頻率加快,液晶面板行業蓬勃發展。以OLED面板為例:隨著智能終端設備的發展以及其廠商對OLED顯示面板的進一步認可,OLED面板在智能手機、筆記本電腦等產品滲透率不斷攀升,從而帶動OLED面板出貨量不斷增長。數據顯示,2021-2024年我國OLED面板出貨量從1.4億片增長到3.3億片。到2024 年,我國 OLED 顯示面板及模組產值規模超千億元,同比增長 38%,國際市場占比 52%,市場競爭能力和技術創新能力穩步提升。

近年來隨著技術不斷升級,液晶電視、電腦、手機等消費電子產品迭代更新頻率加快,液晶面板行業蓬勃發展。以OLED面板為例:隨著智能終端設備的發展以及其廠商對OLED顯示面板的進一步認可,OLED面板在智能手機、筆記本電腦等產品滲透率不斷攀升,從而帶動OLED面板出貨量不斷增長。數據顯示,2021-2024年我國OLED面板出貨量從1.4億片增長到3.3億片。到2024 年,我國 OLED 顯示面板及模組產值規模超千億元,同比增長 38%,國際市場占比 52%,市場競爭能力和技術創新能力穩步提升。

資料來源:公開資料,觀研天下整理

在此背景下,隨著下游面板行業蓬勃發展,我國光學薄膜市場需求也隨之不斷增長。數據顯示,2018-2023年我國光學薄膜需求量從17.6億平方米增長到了18.96億平方米。估計?2024年,我國光學薄膜需求量將在?23.68億平方米左右。

在此背景下,隨著下游面板行業蓬勃發展,我國光學薄膜市場需求也隨之不斷增長。數據顯示,2018-2023年我國光學薄膜需求量從17.6億平方米增長到了18.96億平方米。估計?2024年,我國光學薄膜需求量將在?23.68億平方米左右。

數據來源:公開數據,觀研天下整理

值得注意是,當下終端面板顯示技術快速更新給光學薄膜也帶來了不小挑戰。隨著下游顯示面板及其終端產品技術迭代加快、產品升級頻繁,光學薄膜廠商一方面要跟緊下游品牌商節奏,一方面也需加快了自身技術創新、工藝改良的步伐,來滿足市場需求。

三、我國光學薄膜生產能力不斷提升,但目前仍面臨上游原材料與技術瓶頸

光學薄膜行業為我國快速培育和著重發展的戰略新興材料之一。近年來得益于下游需求推動以及政策利好,我國光學薄膜行業不斷發展,生產能力不斷提升。數據顯示,2018-2023年我國光學薄膜產量7.8增長到了8.98億平方米。估計?2024年,我國光學薄膜產量將在10.7億平方米左右。

光學薄膜行業為我國快速培育和著重發展的戰略新興材料之一。近年來得益于下游需求推動以及政策利好,我國光學薄膜行業不斷發展,生產能力不斷提升。數據顯示,2018-2023年我國光學薄膜產量7.8增長到了8.98億平方米。估計?2024年,我國光學薄膜產量將在10.7億平方米左右。

數據來源:公開數據,觀研天下整理

值得注意的是,雖然近年來隨著光學薄膜生產需求持續增長,我國上游生產設備領域的配套設施逐步完善、生產技術不斷提升,國內生產設備廠商與國際巨頭的差距不斷縮小。但目前我國光學薄膜行業生產能力仍不足,發展上仍面臨上游原材料與技術瓶頸(如PVA、TAC等),仍比較依賴進口。

例如在偏光片領域,光學膜的上游原材料主要包括PVA膜、TAC膜、PET保護膜、壓敏膠、反射膜以及離型膜等。其中,PVA膜和TAC膜是偏光片生產的核心原料,分別占據生產成本的大約50%和12%。而這些關鍵材料的技術與市場主要被日本企業如可樂麗、富士膠片等所壟斷,它們占據了約80%的市場份額。相比之下,本土原材料生產企業的產能相對較小,主要集中在中低端市場,如皖維高新、樂凱集團等。

例如在偏光片領域,光學膜的上游原材料主要包括PVA膜、TAC膜、PET保護膜、壓敏膠、反射膜以及離型膜等。其中,PVA膜和TAC膜是偏光片生產的核心原料,分別占據生產成本的大約50%和12%。而這些關鍵材料的技術與市場主要被日本企業如可樂麗、富士膠片等所壟斷,它們占據了約80%的市場份額。相比之下,本土原材料生產企業的產能相對較小,主要集中在中低端市場,如皖維高新、樂凱集團等。

數據來源:公開數據,觀研天下整理

在背光模組領域,光學膜則以PET(苯二甲酸乙二醇酯)基膜為主要原材料。這種基膜通過干燥、擠出、鑄片和拉伸等工藝制成BOPET基膜,具有出色的光學性能如無缺陷表觀、低霧度、高透光率以及高潔凈性。然而,其生產技術門檻極高,全球70%以上的產能都集中在三菱樹脂、東麗、帝人、杜邦、可隆、SKC、東洋紡等國際巨頭企業手中。在我國大陸,僅有東材科技、南洋科技、康得新等少數企業能夠生產PET光學基膜,且主要滿足中低端市場需求,與國際領先企業在涂布技術和生產制程方面仍存在顯著差距。同時,部分中游廠商對PET基膜等關鍵材料有著嚴格的質量要求,因此對高端光學薄膜原料的進口依賴性較強。

四、為尋找新產業增長動力,本土光學膜企業正在積極尋求業務增長的第二曲線

當下,為了應對上游原材料與技術瓶頸,以及終端面板顯示技術快速更新的挑戰,本土光學薄膜企業正在積極尋求業務增長的第二曲線,將薄膜技術優勢拓展至電子隔膜、光伏膠膜、光刻膠等新興領域,以形成新的產業增長動力。例如,激智科技隨著國內光學膜產能的快速釋放和國際品牌的市場競爭壓力增大,激智科技不斷推動工藝改進和新產品研發,以保持其市場競爭力。更是在2017年上市后,制定了“一軸一帶一核心”的發展戰略,即以光電行業為主軸,布局光伏、汽車及新能源行業,通過上下游資源整合,開發功能性薄膜產業帶,并不斷強化以精密涂布技術為核心的技術平臺。

我國部分光學薄膜企業多行業布局

企業名稱 布局情況
激智科技 激智科技自成立以來就一直深耕光學膜領域。在2008年,他們成功設計并組建了國內首條光學膜涂布生產線,為后續成為增亮膜和擴散膜的領軍企業打下了堅實基礎。但隨著國內光學膜產能的快速釋放和國際品牌的市場競爭壓力增大,激智科技不斷推動工藝改進和新產品研發,以保持其市場競爭力。更是在2017年上市后,制定了“一軸一帶一核心”的發展戰略,即以光電行業為主軸,布局光伏、汽車及新能源行業,通過上下游資源整合,開發功能性薄膜產業帶,并不斷強化以精密涂布技術為核心的技術平臺。
長陽科技 自2012年投產第一代反射膜以來,已穩坐全球光學反射膜細分行業的頭把交椅。公司不僅成功鞏固了反射膜的市場地位,更進一步進軍光學基膜領域,打破了國外技術的長期壟斷,實現了國產替代。目前,長陽科技正致力于新型顯示、半導體、5G通信、新能源汽車及儲能等前沿領域的研發與產業化,力求在全球高科技領域占據一席之地。
雙星新材 自2002年進軍BOPET行業以來,雙星新材逐漸構建了“原料-基材-膜片”的全產業鏈縱深一體化發展模式。公司通過多次定增高性能膜項目,成功實現了產品的結構升級和市場的持續拓展。目前,雙星新材已成為三星等知名企業的戰略供應商,并進一步布局了光學材料、新能源材料等多個領域,成功轉型升級為新材料平臺型企業。
東材科技 作為國內電工絕緣材料品種最全的制造廠商,東材科技在“十四五”期間,緊抓雙碳目標機遇,憑借深厚的技術儲備和豐富的制造經驗,迅速轉型綠色發展。自2012年設立江蘇東材并投建首條光學級聚酯基膜產線以來,公司持續加大投入,2020至2022年間更是通過收購與自建項目迅速提升光學基膜產能。2023年,東材科技與韓國Chemax、種億化學攜手成立成都東凱芯半導體材料有限公司,共同進軍高端光刻膠材料的合成與純化領域。如今,東材科技已構建起以新型絕緣材料為核心,光學膜材料、電子材料、環保阻燃材料等多領域并舉的產品體系,其產品廣泛服務于發電設備、特高壓輸變電、智能電網、新能源汽車、軌道交通等多個重要領域。

資料來源,公開資料,觀研天下整理(WW)

更多好文每日分享,歡迎關注公眾號

【版權提示】觀研報告網倡導尊重與保護知識產權。未經許可,任何人不得復制、轉載、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網站的內容。如發現本站文章存在版權問題,煩請提供版權疑問、身份證明、版權證明、聯系方式等發郵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們將及時溝通與處理。

我國陰極輥行業已基本實現進口替代 市場高度集中 泰金新能市占率領先

我國陰極輥行業已基本實現進口替代 市場高度集中 泰金新能市占率領先

近年來,受益于新能源汽車、儲能等終端行業蓬勃發展,我國電解銅箔產量不斷攀升,為陰極輥行業發展提供了廣闊的應用空間。數據顯示,我國電解銅箔產量由2019年的43萬噸躍升至2024年的103萬噸,年均復合增長率達19.09%。值得注意的是,電解銅箔產品結構呈現明顯分化:2019-2023年電子電路銅箔產量從29.2萬噸增至

2025年07月17日
全球光伏背板市場需求萎縮 玻璃背板成主流 國內多家頭部企業業績承壓

全球光伏背板市場需求萎縮 玻璃背板成主流 國內多家頭部企業業績承壓

近年來,全球光伏背板需求增速持續放緩甚至出現負增長,2024年大幅萎縮至7.32億平方米,同比降幅達28.16%。隨著雙玻組件憑借更高發電效率的優勢在市場中快速普及,玻璃背板市場份額從2020年的27.7%快速增長至2023年的64.6%。

2025年07月16日
我國光伏硅料深陷產能過剩泥潭 市場價格腰斬至“白菜價” 行業巨頭盈利普遍下滑

我國光伏硅料深陷產能過剩泥潭 市場價格腰斬至“白菜價” 行業巨頭盈利普遍下滑

目前我國光伏硅料面臨著產能過剩格局。相關統計數據顯示,2024年全球硅料產能高達500萬噸以上,然而市場需求卻僅為300萬噸。此外,硅業分會在2025年4月發布的《多晶硅市場一季度回顧及二季度展望》中,也明確指出了市場供過于求的嚴峻形勢。截至2025年4月底,國內硅料產能達257萬噸,而實際需求僅100萬噸出頭。

2025年07月15日
我國氫燃料電池行業增速超全球 成本下探將促應用拓展 營收困境下頭部企業轉型自救

我國氫燃料電池行業增速超全球 成本下探將促應用拓展 營收困境下頭部企業轉型自救

氫燃料電池作為一種清潔能源技術,是工業脫碳過程中不可或缺的一環,是國家明確扶持的賽道。近年來,《氫能產業發展中長期規劃(2021-2035年)》《“十四五”可再生能源發展規劃》《關于推動交通運輸與能源融合發展的指導意見》等一系列政策相繼發布,利好氫燃料電池行業發展。

2025年07月14日
制備技術成熟、新能源帶來核心動力 我國石墨烯行業前景廣闊 2025年規模將超450億元

制備技術成熟、新能源帶來核心動力 我國石墨烯行業前景廣闊 2025年規模將超450億元

石墨烯憑借超高載流子遷移率和極高的導熱率,應用滲透至多個領域,其中新能源領域將成為行業擴張核心動力。石墨烯制備技術多樣且不斷成熟,我國石墨烯產業規模效應初顯,其中石墨烯粉體年產能快速突破、目前占據市場主導地位。整體來看,隨著供需兩端向好,我國石墨烯行業前景廣闊,預計2025年市場規模超450億元。

2025年07月12日
我國光學薄膜行業:生產能力不斷提升 但目前仍面臨上游原材料與技術瓶頸

我國光學薄膜行業:生產能力不斷提升 但目前仍面臨上游原材料與技術瓶頸

近年來隨著技術不斷升級,液晶電視、電腦、手機等消費電子產品迭代更新頻率加快,液晶面板行業蓬勃發展。以OLED面板為例:隨著智能終端設備的發展以及其廠商對OLED顯示面板的進一步認可,OLED面板在智能手機、筆記本電腦等產品滲透率不斷攀升,從而帶動OLED面板出貨量不斷增長。數據顯示,2021-2024年我國OLED面板

2025年07月12日
全球鉀礦行業資源地區分布不均 中國總量有限且開發難度大、進口依存度高

全球鉀礦行業資源地區分布不均 中國總量有限且開發難度大、進口依存度高

從國內市場看,我國鉀礦資源總量有限,國內鉀儲量僅占全球的 4%。我國鉀資源主要集中分布在青海柴達木盆地和新疆羅布泊的鹵水型礦床,湖鉀資源開發難度大,運輸成本高,同時隨著青海鹽湖品位持續下降,西藏受環保限制開發進展緩慢,我國鉀肥產能難有較大增產空間。

2025年07月11日
我國茂金屬聚乙烯高度依賴進口 本土企業產能正積極推進 行業自給率有望顯著提升

我國茂金屬聚乙烯高度依賴進口 本土企業產能正積極推進 行業自給率有望顯著提升

目前,我國茂金屬聚乙烯下游消費以薄膜為主。隨著材料性能優勢的不斷顯現和加工工藝的持續改進,茂金屬聚乙烯在食品薄膜、纏繞膜等領域的滲透率不斷提升,帶動表觀消費量由2019年的186.11萬噸增長至2024年的300萬噸。

2025年07月11日
微信客服
微信客服二維碼
微信掃碼咨詢客服
QQ客服
電話客服

咨詢熱線

400-007-6266
010-86223221
返回頂部
国产精品免费网站|av一区二区三区|久久久精品2019中文字幕之3|天天爽夜夜爽精品|欧美亚洲激情天天搞天天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