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行業相關定義及產業鏈圖解
根據觀研報告網發布的《中國固廢處理?行業發展現狀研究與投資前景預測報告(2025-2032年)》顯示,固廢處理全稱固體廢棄物的處理,是環保行業重要組成部分,通常是指通過物理、化學、生物、物化及生化方法把固體廢物轉化為適于運輸、貯存、利用或處置的過程。固廢處理的核心目標在于推動無害化、減量化和資源化。無害化處理旨在通過先進技術,將固體廢棄物轉化為對生態環境及人類健康無害的形態;減量化致力于運用多種技術手段,縮減廢物的尺寸與數量;資源化策略致力于將廢棄物轉化為可重復利用的資源,從而推動廢物的循環再利用。
從產業鏈來看,固廢處理行業的產業鏈涵蓋了從固廢的產生、收集、運輸、處理到最終處置的各個環節。具體來看,固廢處理行業上游主要涉及固廢處理設備的制造和供應,中游則是固廢處理的實際操作和運營,下游則是固廢處理后的資源再利用或無害化處置。整個產業鏈構成了一個相互依存、相互影響的系統,每一個環節的優化和升級都將直接影響到固廢處理行業的整體效率和效益。
資料來源:公開資料,觀研天下整理
二、固體廢棄物產生量龐大且仍在增長,為我國固廢處理行業帶來廣闊市場空間
固廢全稱是固體廢棄物,又稱為固體廢物、垃圾,是指在生產,生活和其他活動過程中產生的喪失原有的利用價值或者雖未喪失利用價值但被拋棄或者放棄的固體,半固體,和置于容器中的氣態物品,物質以及法律,行政法規規定納入廢物管理的物品,物質。
固體廢物按來源分,可分為城市生活固體廢物、工業固體廢物以及農業固體廢物三類。其中城市生活固體廢物主要來源于居民生活、商業活動和城市基礎設施建設等,其中城市生活垃圾及餐廚垃圾構成主要部分;工業固體廢物主要來源于采礦、冶煉、化工等行業,包括一般工業廢物和危險固體廢物;農業固體廢物主要來源于農業生產過程中產生的廢棄物,包括秸稈、禽畜糞便等有機生物質。
隨著全球經濟的持續發展和城市化進程的加速,固廢的產生量急劇增長,使得固廢處理問題已成為全球環境保護和可持續發展的重大挑戰。而我國作為世界上最大的發展中國家,固廢處理行業更是面臨著前所未有的機遇與挑戰。
近年來,隨著城市化進程的加速以及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我國各類固廢產生量不斷增加。2024年我國城市生活垃圾的清運總量達到了26236.62萬噸。我國一般工業固體廢物產生量也從2016的37.1億噸增長到了2024年的44.7億噸左右。
數據來源:生態環境部,觀研天下整理
另外,2024年我國危險廢物產生量也在1.3億噸左右。在各行業中,化學原料和化學制品制造業、石油、煤炭及其他燃料加工業、有色金屬冶煉和壓延加工業、黑色金屬冶煉和壓延加工業,以及電力、熱力生產和供應業,是危險廢物產生量最多的五個行業,合計占比達到63.3%。同時,HW11精(蒸)餾殘渣、HW34廢酸、HW48有色金屬采選和冶煉廢物、HW18焚燒處置殘渣以及HW33無機氰化物廢物,是產生量最多的五種廢物類別,其合計占比達到63.7%??梢?,上述如此龐大的固廢產生量,為我國固廢處理行業帶來了廣闊的市場空間。
數據來源:生態環境部,觀研天下整理
三、“無廢城市”建設提速下,固廢市場迎來發展機會
“無廢城市”建設的核心理念在于將固體廢物視為一種資源,通過源頭減量、資源化利用和無害化處置等手段,實現資源的高效循環利用。這不僅有助于緩解資源短缺的壓力,還能降低對自然資源的過度依賴,推動城市走上綠色、可持續的發展道路。例如,通過對廢舊金屬、塑料、紙張等固體廢物的回收再利用,可以大大減少對原生資源的開采,同時減少能源消耗和環境污染。
近年來,隨著全球環境問題的日益嚴峻,我國對生態環境保護的重視程度達到了新的高度。一系列政策法規的出臺,如《“無廢城市”建設試點工作方案》、《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全面推進美麗中國建設的意見》、《關于進一步加強城市建筑垃圾治理的意見》等,為“無廢城市”建設提供了明確的政策指引和有力的制度保障。與此同時,公眾對美好生活環境的向往和對環保意識的不斷提高,也促使城市管理者加快推進“無廢城市”建設,以減少固體廢物對環境的負面影響,提升城市的整體生態品質。
在上述背景下,各地也在加速“無廢城市”建設。例如安徽于2024年出臺了“無廢城市”建設行動方案,提出以合肥、馬鞍山、銅陵國家級“無廢城市”示范建設為引領,全省域推進“無廢城市”建設。廣東印發《關于推進“無廢全運”工作的指導意見》(粵環函〔2024〕392號),明確16條具體任務舉措,探索利用海洋廢塑料再生制成賽事吉祥物。同時,推動廣州、深圳、東莞等主辦城市因地制宜開展形式多樣的“無廢全運”行動。
我國部分地區關于“無廢城市”建設提速情況
省市 | “無廢城市”建設提速情況 |
安徽 | 政策方面:于出臺“無廢城市”建設行動方案,提出以合肥、馬鞍山、銅陵國家級“無廢城市”示范建設為引領,全省域推進“無廢城市”建設。建設方面:安徽省銅陵市加強工業領域廢物處理,探索大宗固廢規?;寐窂?,積極推動“減廢降碳”協同增效?!霸诮ㄖI域,制定裝修垃圾工作指導手冊,細化裝修垃圾分類標準,規范建筑垃圾運輸市場;在宣傳教育領域,開展專題講座、專題講課、特色研學等宣傳活動。 |
四川 | 政策方面:四川省眉山市印發了《眉山市“無廢城市”建設實施方案》;樂山市印發了《“無廢城市”建設重點項目管理辦法》;宜賓市印發《宜賓市2024年秸稈綜合利用專項整治行動方案》。建設方面:四川眉山市圍繞一般工業固體廢物、農業固體廢物、生活源固體廢物等,采取源頭減量優先、充分資源化、處置無害化等措施,促進經濟社會綠色轉型。樂山市組建成立四川省首個“無廢城市”建設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為“無廢城市”建設提供科技支撐。宜賓市已簽訂17個綠色礦山合同或補充協議,已有6個礦山列入綠色礦山名錄(4個省級、2個國家級);完成30個畜禽規模養殖場改造提升,規模養殖場糞污處理設施配套率達到100%;中心城區推進160個生活垃圾分類示范小區建設,完成生活垃圾分類投放點升級改造854個,規范設置生活垃圾收集點1936個,城市居民小區生活垃圾分類覆蓋率達到96%。 |
廣東 | 政策方面:印發《關于推進“無廢全運”工作的指導意見》(粵環函〔2024〕392號),明確16條具體任務舉措,探索利用海洋廢塑料再生制成賽事吉祥物。同時,推動廣州、深圳、東莞等主辦城市因地制宜開展形式多樣的“無廢全運”行動。建設方面:積極開展廣東“無廢城市”主題LOGO和IP形象公開征集及設計工作,推動廣州、深圳、珠海、佛山、惠州、東莞、中山、清遠、云浮、湛江等10個地市開展了形式多樣的第三個國際無廢日主題宣傳活動,推動“無廢”理念在全社會范圍內廣泛傳播。數據顯示,截至2024年底,全省共建成“無廢園區”“無廢工廠”“無廢景區”等各類“無廢細胞”超7400個。與此同時,結合“百千萬工程”,廣東積極探索構建“無廢縣區-無廢鎮街-無廢鄉村”試點示范體系,計劃到2025年底,推動完成15個無廢縣(區)、30個無廢鎮(街)、8個無廢村示范建設。中山市旗溪村作為首批“無廢鄉村”建設試點,為全省探索出了“旗溪無廢”樣板。 |
云南 | 建設方面:聚焦“無廢城市”建設,構建形成“十四五”時期“6+3”“無廢城市”建設格局,堅持高位推動加強規劃統領、機制先行強化工作統籌、改革創新完善制度體系、試點探索創新建設模式、培訓幫扶提升工作能力、理念引導加大“無廢”宣傳,通過系列舉措的實施,全省“無廢城市”建設取得積極成效。其中昆明市創建了6個國家級綠色園區,系統推進大宗工業固體廢物綜合利用,全市磷石膏綜合利用率2023年突破70%,尾礦廢石綜合利用申請專利3項、建成項目5個,年利用尾礦約320萬噸、采礦廢石150萬噸。農業固體廢物方面,蔬菜廢棄物年處置量約60.4萬噸,推進秸稈“五化”利用,2023年農作物秸稈綜合利用率、農膜回收率分別超過90%和85%。出臺《昆明市生活垃圾管理條例》,全市生活垃圾分類收集覆蓋率達99%、焚燒處理占比97.2%,城鎮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率保持100%。建筑垃圾綜合利用率超過60%。建成昆明危險廢物處理處置中心1個、醫療廢物集中處置中心1個。楚雄彝族自治州指導牟定縣積極探索城鄉一體化農村生活垃圾分類資源化利用處置模式,統籌城鄉發展與固體廢物管理,著力提升城市精細化管理水平。創建無廢鄉村“五化并舉”,實現“一時干凈”向“時時干凈”,“一村干凈”向“村村干凈”的轉變。同時,積極打造“一園四片區”的大宗固體廢棄物綜合利用基地,積極建設“一主(資源循環和特色礦產資源利用產業)兩輔(新材料產業和新能源產業)”的產業體系。西雙版納傣族自治州努力打造“無廢景區”,探索“象往版納—納里無廢”旅游新模式,通過打造“無廢”機場—酒店—景區—商場—餐飲的“無廢城市”旅游鏈條,提升游客對“無廢城市”建設的體驗感和知曉度、參與度。 |
江蘇 | 政策方面:印發了《關于全面推進美麗江蘇建設的實施意見》,提出加強固體廢物和新污染物治理,落實國家“無廢城市”建設要求,推動實現城鄉“無廢”。計劃到2027年,“無廢城市”建設初顯成效,固體廢物綜合利用水平較大提升;到2035年,“無廢城市”全面建成。 |
南京 | 政策方面:出臺實施了《南京市生活垃圾管理條例》。建設方面:聚焦重點項目,推動形成綠色發展方式和生活方式,引導全社會減少固體廢物產生,提升城市固體廢物管理水平。目前,南京棲霞區餐廚、廚余分出率達到18.44%,在南京市處于領先水平。 |
資料來源:公開資料,觀研天下整理
“無廢城市”建設對固廢處理技術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這也促使固廢處理行業加大技術研發投入,推動技術創新和產業升級。例如,在生活垃圾焚燒發電領域,先進的焚燒技術和污染控制技術不斷涌現,提高了垃圾焚燒的效率和環保性能;在危險廢物處理方面,智能化、信息化的管理手段和先進的處理工藝相結合,提升了危險廢物處理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同時,新興的固廢處理技術,如生物降解、資源回收利用等,也在不斷發展和推廣應用,為固廢市場的多元化發展提供了技術支持。
總體來看,在當今時代,“無廢城市”建設已成為推動城市可持續發展的關鍵舉措,且其建設步伐正不斷加快。自2024年為高標準推進“無廢城市”建設,生態環境部印發《2024年度“無廢城市”建設工作推進計劃》以來,各地累計開展工程項目3900項,投入資金8800億元,累計建設“無廢細胞”2.5萬余個。支持了中石化、國能集團、中國寶武、中國中化等4家大型央企開展“無廢集團”建設試點。有序推進浙江等20個省份全域“無廢城市”建設,京津冀、長三角、川渝等地區區域“無廢城市”共建。這一趨勢不僅關乎城市的生態環境質量,更為國內固廢市場帶來了新的機遇與挑戰。
四、固廢處理能力不斷提升,各類固廢利用量、利用率不斷增長
技術創新是解決固廢處理行業問題的基礎和關鍵。近年我國固廢處理行業技術不斷進步,從簡單填埋、堆存,逐漸發展到焚燒發電、堆肥、厭氧消化等多種處置模式;與此同時,隨著環保要求的提高和科技的不斷進步,新技術如智能分選、高效焚燒、生物降解和資源化利用技術等逐漸興起,不斷推動固廢處理持續向綠色低碳、智能化方向轉變,引領行業綠色、智能轉型。
近年隨著處理技術不斷創新和升級,我國固廢處理能力也在不斷提升。例如在一般工業固體廢物綜合利用方面:2023年我國一般工業固體廢物綜合利用量為25.7億噸,較上年增加2億噸。而據初步估算,2024年我國一般工業固體廢物實際綜合利用量達到了26.5億噸,經過處置的量則達到了7.8億噸。
數據來源:公開數據,觀研天下整理
在城市生活垃圾處理方面:2023年我國城市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能力為115.2萬噸/日,無害化處理量為2.59億噸,無害化處理率為99.9%。而經初步估算,2024年我國城市生活垃圾的每日無害化處理能力為116.6萬噸,實際無害化處理量26198.58萬噸。同時,按住建部城市生活垃圾焚燒處理工程項目建設標準,以垃圾焚燒爐理想年運行8000小時核算,年設計處理能力達3.88億噸。此外,經世界紀錄認證(WRCA)官方審核,中國憑借116.6萬噸/日的垃圾焚燒日處理能力,被確認為“垃圾焚燒處理能力最高的國家”,并載入WRCA世界紀錄全球數據庫。
數據來源:公開數據,觀研天下整理
當前我國垃圾焚燒處理能力已超過美國、日本、歐盟總和,且已形成了以焚燒為主、填埋為輔的技術格局,焚燒處理能力占比78.9%,填埋處理能力占比24.3%。這意味著,我國用焚燒處理方式,每年避免了大量垃圾侵占土地、污染土壤與水源。
農業固體廢物處理方面:經過初步估算,2023年,我國畜禽糞污的綜合利用率已提升至79.4%,而秸稈的綜合利用率更是高達88.3%。進入2024年,農膜的處置率依然保持在80%以上,顯示出我國在農業固體廢物處理方面的持續進步。
廢棄電器電子產品回收方面:2024年,我國范圍內的廢棄電器電子產品,包括廢電冰箱、廢電視機、廢空調、廢洗衣機和廢電腦等五類,經過規范拆解處理的數量達到了9400萬臺(套)。這些拆解產物總重量為265萬噸,其中55萬噸廢塑料、3萬噸廢銅及其合金、3萬噸廢鋁及合金、73萬噸廢鐵及其合金。
危險廢物利用與處置方面:2024年,全國范圍內危險廢物的利用與處置量總計約為1.3億噸。其中,危險廢物的利用量約為0.8億噸,主要集中于HW11精(蒸)餾殘渣、HW34廢酸、HW48有色金屬采選和冶煉廢物、HW08廢礦物油與含礦物油廢物,以及HW17表面處理廢物等五大類別,這些廢物的利用量占據了總利用量的74.7%。
同時,危險廢物的處置量約為0.5億噸。在處置方式上,填埋處置量約為1800萬噸,焚燒處置量約為1100萬噸,物理化學處置量約為620萬噸,而水泥密協同處置量則約為370萬噸,這些處置方式共占據了總處置量的81%。在處置的廢物類別上,HW18焚燒處置殘渣、HW33無機氰化物廢物、HW34廢酸、HW11精(蒸餾殘渣以及HW49其他廢物等五大類別占據了主導地位,其處置量占總處置量的65.0%。
五、我國固廢處理市場規模持續擴大,工業固廢處置市場占比最大
近年來,得益于政策利好、技術進步以及市場需求增長,我國固廢處理市場規模持續擴大。數據顯示,2017-2023年我國固廢處理行業的市場規模從8959.4億元增長到了10571.47億元,年均復合增長率為2.39%。
數據來源:公開數據,觀研天下整理
從各細分市場來看,目前在我國固廢市場中,工業固廢處置市場規模占比最大,達到了83.8%;其次為城市垃圾處理和農業垃圾處理,占比分別為9.9%和6.3%。
數據來源:公開數據,觀研天下整理(WW)

【版權提示】觀研報告網倡導尊重與保護知識產權。未經許可,任何人不得復制、轉載、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網站的內容。如發現本站文章存在版權問題,煩請提供版權疑問、身份證明、版權證明、聯系方式等發郵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們將及時溝通與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