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乳制品上游原奶加速出清,市場價格有望回升
根據觀研報告網發布的《中國乳制品?行業發展趨勢分析與投資前景預測報告(2025-2032年)》顯示,乳制品是指使用牛乳或羊乳及其加工制品為主要原料,加入或不加入適量的維生素、礦物質和其他輔料,使用法律法規及標準規定所要求的條件,經加熱干燥、冷凍或發酵等工藝制成的各種食品,包括液體乳類、乳粉類、煉乳類、乳脂肪類、干酪類、乳冰淇淋類、其他乳制品類七類。
乳制品上游主要為奶源供應。近年來伴隨養殖規?;?,我國奶牛存欄百頭以上牧場占比由2018年的61%提升至2024年的78.0%;同時,伴隨奶牛養殖提質,我國奶牛單產量由2015年的6噸/頭增長至2024年的9.9噸/頭,我國原奶供應充足,2023年以來價格進入加速下行通道。2024 年得益于牧場的主動和被動去化,原奶供給過剩的情況有所緩解。2025年春節后本身是乳制品消費淡季,疊加乳企普遍降低合同收奶量,原奶進一步加速出清。2025年底,若供需反轉,我國原奶有望迎來拐點,結束連續下跌趨勢,市場價格回升。
數據來源:觀研天下數據中心整理
數據來源:觀研天下數據中心整理
數據來源:公開資料整理
二、我國乳制品加工端步入成熟階段,市場已形成“三超多強”競爭格局
乳制品中游為乳制品加工,將上游收購來的原奶經過各種工業加工為白奶、酸奶、奶酪、奶粉等各類乳制品。
相較于發達國家,中國乳制品行業起步較晚,但發展迅速且逐漸成熟。1978年我國乳制品產量僅4.7萬噸,至2001年我國乳制品產量突破100萬噸,2005年我國乳制品產量突破1000萬噸。2006年以來我國乳制品產量年均復合增速逐漸放緩。自2015年起我國乳制品產量產能維持溫和擴張態勢,2024年產量同比下降3%至2961.8萬噸,我國乳制品加工逐漸步入成熟階段。
數據來源:觀研天下數據中心整理
2019年以來,我國乳制品市場已形成“三超多強”競爭格局。乳制品同類產品口感同質化強,疊加營養的功能屬性,意味著產品生命周期長,先發者可以靠全國化的品牌投放和渠道鋪貨做到極大單品。而品類的延展性不斷(保溫方式、口感、功能)意味著企業天花板高,因而戰略驅動是平臺型企業勝出的關鍵。以伊利為例,伊利從基礎白奶、優酸乳到安慕希、金典,再到奶粉、奶酪,平臺化與全球化戰略持續引領行業升級和自身規模擴張。根據數據,2024年伊利股份、蒙牛乳業、光明乳業人均創收均超150萬元。
數據來源:觀研天下數據中心整理
三、人均消費量較低、消費結構待升級,我國乳制品行業仍有提升及挖掘空間
乳制品下游為乳制品消費。與本身奶源供應充足的畜牧文明國家(美國、新西蘭)相比,我國奶源并不豐富,造成原奶產量較低且成本高,使得乳制品價格仍較貴、市場滲透率低。根據數據,2022年中國大陸人均乳制品消費量約為12kg,遠低于中國臺灣、韓國、日本、英國、美國等發達地區。
數據來源:觀研天下數據中心整理
消費結構方面,疫情教育后白奶抗風險性更強、成長性更優;而在消費弱復蘇背景下酸奶、乳飲料、奶酪承壓。數據顯示,2020-2024年,常溫純奶、低溫鮮奶消費額 CAGR 分別為2.75%、2.09%,顯著跑贏乳制品整體CAGR(-2.39%),而酸奶消費額CAGR 為-8.33%。
數據來源:觀研天下數據中心整理
我國白奶市場中常溫奶仍為主流,低溫奶占比僅為 23.7%,而海外發達市場低溫奶占比高達90%以上。整體來看,我國乳制品行業人均消費量有待提升、消費結構有待升級,市場仍有較大可挖掘空間。
數據來源:觀研天下數據中心整理(zlj)

【版權提示】觀研報告網倡導尊重與保護知識產權。未經許可,任何人不得復制、轉載、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網站的內容。如發現本站文章存在版權問題,煩請提供版權疑問、身份證明、版權證明、聯系方式等發郵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們將及時溝通與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