銅(Cuprum)是一種金屬元素,也是一種過渡元素,化學符號Cu,英文copper,原子序數29。純銅是柔軟的金屬,表面剛切開時為紅橙色帶金屬光澤,單質呈紫紅色。延展性好,導熱性和導電性高,因此在電纜和電氣、電子元件是最常用的材料,也可用作建筑材料,可以組成眾多種合金。銅合金機械性能優異,電阻率很低,其中最重要的數青銅和黃銅。此外,銅也是耐用的金屬,可以多次回收而無損其機械性能。
一、發展歷程
根據觀研報告網發布的《中國銅??行業發展深度分析與投資前景預測報告(2025-2032年)》顯示,中國銅冶煉行業自新中國成立以來,經歷了從起步到快速發展的顯著變遷。改革開放后,特別是進入21世紀,隨著全球經濟一體化和中國工業化進程的加速,銅冶煉產能迅速擴張,技術不斷創新,國際競爭力顯著增強。近年來,面對資源環境約束和市場競爭壓力,行業積極轉型升級,推動高質量發展,加強資源保障,提升創新水平,豐富綠色內涵。同時,再生銅產業的穩步發展和數字化、智能化水平的提升,為行業注入了新的活力。展望未來,中國銅冶煉行業將繼續順應全球經濟發展趨勢,把握新能源等新興產業機遇,加強技術創新和產業升級,實現綠色低碳發展,為全球銅冶煉行業的繁榮與進步作出更大貢獻。
資料來源:觀研天下數據中心整理
二、市場規模
銅的下游消費主要集中在電力、家電、汽車、新能源等領域。其中,電力行業在國內銅消費結構中的占比高達50%以上,其次為家電行業。近年來,受益于擴大內需、穩定房地產等一系列穩增長政策逐步顯效,光伏、風電等可再生能源的發展以及電動汽車、新能源電池及儲能設備等產業的快速發展,拉動銅需求,銅產業生產總體保持平穩運行。從市場規模來看,2019-2023年,我國銅行業市場規模保持穩定增長,2023年達到了11427.86億元,2024年上半年為5319.22億元。
數據來源:觀研天下數據中心整理
三、供應規模
從全球來看,銅的全球資源儲備豐富,在地殼中的含量約為0.01%,全球主要的銅礦資源集中在智利、秘魯、澳大利亞等國,據美國地質勘探局(USGS)數據,2023 年全球銅儲量為10億噸,銅資源豐富的國家主要有智利(1.9億噸)、澳大利亞(1 億噸)、秘魯(1.2 億噸)、俄羅斯(0.8 億噸)、墨西哥(0.53 億噸)和美國(0.5億噸)等。中國的銅礦資源4100萬噸,占全球約4%。全球最大的銅礦為位于智利的埃斯康迪達(Escondida)銅礦,據必和必拓 2023 年運營報告,該礦2023年銅礦產量達到 107.3 萬噸,同比增長1.8%。國內方面,江西銅業擁有的德興銅礦是國內最大的露天開采銅礦山。
數據來源:USGS,觀研天下數據中心整理
從產量來看,全球精煉銅的產量在過去幾年中呈現增長趨勢。根據國際銅業研究組織(ICSG)、USGS數據,2023年全球精煉銅產能2949.6 萬噸,同比增長2.7%;全球精煉銅產量2653萬噸,同比增長4.49%,增幅擴大。在產量分別上,中國是全球最大的精煉銅生產國,2023 年產量占全球的 45.6%,較 2022 年提高 3 個百分點。其他精煉銅主要生產國還有智利、剛果(金)、日本、俄羅斯等,其中,剛果(金)精煉銅產量增長較快,超過日本躍居全球第三位;前十國合計產量占全球產量的 81.9%,集中度進一步提高。
數據來源:國際銅業研究組織(ICSG)、USGS、觀研天下數據中心整理
數據來源:國際銅業研究組織(ICSG)、USGS、觀研天下數據中心整理
從中國來看,中國精煉銅行業的主要生產企業包括江西銅業、紫金礦業、銅陵有色、中國銅業等大型銅業集團。這些企業擁有完整的產業鏈和先進的生產技術,在中國精煉銅行業中占據重要地位。例如,江西銅業是中國大型陰極銅生產商及品種齊全的銅加工產品供應商,其業務涵蓋銅、金、稀土、銀、鉛、鋅等多個領域。
近年來,中國精煉銅行業的產能和產量均呈現穩步增長的趨勢。根據觀研報告網發布的數據,中國精煉銅行業產能由2018年的920萬噸增長到2022年的1285萬噸,2023年產能同比增長6.18%,達到約1367萬噸。同時,產量也從2019年的978.42萬噸增加到2023年的1298.80萬噸,2024年上半年產量為667.2萬噸。從整體趨勢來看,中國精煉銅的產能和產量仍然保持增長態勢。
數據來源:國家統計局,觀研天下數據中心整理
四、需求規模
在需求方面,銅的下游消費結構中大多與房地產行業密切相關。作為主要的工業金屬之一,銅在眾多產業當中都直接或間接的得到了使用。全球精煉銅消費結構中,建筑領域占比最高,達到 28%,其次為電力及消費品,占比分別為27%及 22%;中國精煉銅消費結構中,電力的占比達到51%,家電占比 13%,交通運輸占比8%,建筑領域占比僅為9%。
因建筑用銅較難劃分界限,故而統計口徑有所差別,美國將電力工程劃分至建筑用銅需求,因此建筑工程用銅占比達到46%,中國并未將電力用銅合并至建筑用銅,建筑領域用銅占比僅為 9%。
數據來源:觀研天下數據中心整理
數據來源:觀研天下數據中心整理
近年來傳統行業的銅需求隨著高通脹、緊縮貨幣政策、地緣政治等影響先強后弱,但新興領域的需求增長成為銅市場的主力,帶動銅需求實現正增長。2018-2023年,全球精煉銅需求量從2435萬噸增長至2650萬噸,復合增長率為1.42%。
數據來源:國際銅業研究組織(ICSG)、USGS、觀研天下數據中心整理
隨著銅在新能源領域的應用愈發廣泛,各國持續加大對銅礦資源的保護和投資,銅在能源轉型和電氣化發展中將繼續發揮重要作用。上海有色網新聞,12 月,智利財政部長馬塞爾表示,鑒于能源轉型對金屬需求量增大,政府計劃在未來幾年的時間內加速提高銅產量,以期彌補可能出現的供應短缺。
銅的下游方面,傳統消費領域在全球經濟復蘇的帶動下預計總體微增,而新能源領域消費動能持續強勁,銅的消費在光伏、風電、新能源汽車等領域維持較高的增長態勢,銅材需求有望大幅增長。
從中國來看,近年來,隨著中國經濟結構的轉型升級和新興產業的快速發展,銅的需求量不斷增加。在我國,電力行業是國內銅消費的主要領域,占比高達50%以上。電力建設所需的設備如電線電纜、電機、輸變電設備和電器附件等都大量使用銅。隨著國家對電力基礎設施的投資不斷增加,電力行業對銅的需求量也將持續增長。
新能源汽車行業的快速發展對銅的需求量也大幅增加。新能源汽車單車用銅量遠高于傳統汽車,主要用于電動機、布線、動力電池、逆變器等部件。隨著新能源汽車產銷量的不斷增加,其對銅的需求量也將持續增長。具體來看,2019-2023年,我國銅消費量從1230萬噸增長至1672.50萬噸,2024年上半年為713.3萬噸??傮w來看,中國銅行業的需求呈現出穩定增長的趨勢。隨著國家對新能源、新材料等戰略性新興產業的支持力度不斷加大,以及全球經濟的復蘇和新興市場的發展,中國銅行業的需求量有望繼續保持增長。
數據來源:中國有色金屬工業協會,觀研天下數據中心整理
五、供需平衡分析
盡管中國是精煉銅的生產大國,但自給率仍然不足。由于國內龐大的需求,中國精煉銅行業需要依賴進口來平衡供需缺口。根據數據顯示,2023年中國精煉銅行業消費量為1672.50萬噸,而產量僅為1298.80萬噸,供需平衡為- 373.7萬噸。因此,中國需要進口較大規模的精煉銅來滿足市場需求。
數據來源:觀研天下數據中心整理
總體來看,中國銅行業的供需平衡狀況處于緊平衡狀態。雖然供給端和需求端都在增長,但增速并不完全匹配,導致銅價出現波動。預計未來中國銅行業的供給端增速將保持穩定或略有放緩,而需求端將繼續保持增長態勢,尤其是新能源領域的增長將更為顯著。這將導致銅的供需矛盾進一步加劇,銅價可能繼續維持高位震蕩或上漲趨勢。(WWTQ)

【版權提示】觀研報告網倡導尊重與保護知識產權。未經許可,任何人不得復制、轉載、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網站的內容。如發現本站文章存在版權問題,煩請提供版權疑問、身份證明、版權證明、聯系方式等發郵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們將及時溝通與處理。